|
|
——记陕西某预备役2团团长关现伟
关现伟,说话铿锵有力,走路虎虎生风,举手投足,处处透着刚
毅与干练,起立坐下都能听到风声。
这是记者见到陕西某预备役2团团长关现伟的第一印象,也是他
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有的官兵把他与铁人王进喜联系了起来,一
时间,“铁团长”之名被官兵在军营传开。
2001年4月,关现伟就任新组建的省军区驻延安某预备役2团团长。
当时,该团不仅办公营房是借用地方的,就连训练用的武器装备也要
向当地人武部借用。全团干部分别来自8个单位,懂业务的寥寥无几
……
“只要精神不滑坡,部队建设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面对重重困
难,关现伟暗下决心。
关现伟在军队院校上学期间和在成都军区服役时,曾三次上战场
参战。当年的参战经历和长期侦察专业岗位的磨练,使他清醒地意识
到,提高部队的核心军事能力,必须敢于抢占先机。于是,他一边利
用当地人武部的装备器材搞训练,一边想的是必须着眼打赢未来信息
化战争提高部队战斗力。团里多方筹资建起了计算机办公指挥网络系
统,在全师率先建立军事实力登记数据库,率先走出了模拟化训练的
新路子……凡是有利于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的先机,关现伟和团党委
“一班人”都主动冲上去抢占。
“宁愿自己多吃苦、多流汗,也要把部队的基础夯实。”这是关
现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依靠法规制度管住长远,关现伟上任不到一个月就通过延安市
人大常委会以法规形式,把团队发展纳入了当地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在兰州军区第一个解决了预备役部队建设经费保障难题。
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过硬最终要体现在基层建设上。该团最初预编
在210国道沿线的县(区),兵员素质特别是退伍军人率和专业对口
率一直比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关现伟多次实地调查,大胆提出
了扩大预编区域、优化编组结构的方案,把预编区由3县1区扩大到5
县1区,并把预编单位向城镇街道集中,向科研院所倾斜,向民营企
业延伸,使退伍军人率提高到65%、经训率提高到95%、党团员比例
达到98%。他还注重发挥预任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各预编
区党委、政府的支持配合,筹集资金130余万元,使全团所有营连有
了规范的办公场所和设施,配齐了执行任务所需的装备器材,在全师
率先100%完成了基层营连部“一部一库一室”的正规化建设任务。
团队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关现伟坚持每年组织一次营连军事主
官集训,并登台为大家授课。经他组织培训的干部个个能熟练操作团
属装备、精通专业和高科技知识、精通战术和组织训练,57名干部在
上级比武竞赛中获奖。关现伟还带领团队大胆借助地方的电信、电子
等科技资源,依托地方现有的矿产救援、森林灭火、石油管线维护等
通用装备器材及场地,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部队先后出色完成
了洛川山灭火、延河洪水中抢救群众、志丹县原油泄漏河道污染清理
等应急任务。
2001年,关现伟建议团党委承建条件最恶劣、基础最差的中庄小
流域治理任务,造福老区百姓。他说,组织部队为老区经济社会建设
作贡献,既是职责所系,也是赢得群众关心支持所需。
在3年的治理期间,关现伟跑遍了流域内的沟沟峁峁,多次带着
农林、水利、土地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地勘察,制定了治山、造
林、引水、修路、筑田综合治理方案,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7个村子全部步入小康村行列。
为了解决当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2004年,关现伟协调宝塔区水
利局的技术人员,多次现地勘察论证,为7个行政村修建了3处人畜饮
水工程,解决了近200户群众吃水难问题。沙家沟村76岁的李延生老
汉,激动地对记者说,当年八路军搞军民“大生产”,把粮食给他们
送到了窑洞里,今天解放军搞军民“大绿化”,把水给他们送到了窑
洞里,这日子越过越红火。
参与老区经济社会建设,锻炼了部队,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
群众关心和支持,大家自觉把关现伟所在的团队看作是自己的部队,
从各个方面给予部队建设大力支持。每年部队演习训练,广大预任官
兵积极参加,有的外出务工人员还专程请假从外地赶回。2003年,二
团实兵实装快速动员集结演练时,仅宝塔区就有一万多群众自发地走
上街头,敲起锣鼓、扭起秧歌慰问部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促进了
演练任务的圆满完成。
(本报通讯员 田义伟 记者 薛向群 杨月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