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眉县:考核成为帮助农民增收的推进器 |
2009-04-30 |
|
眼下已是深冬农闲,可在太白山下的眉县金渠镇第二坡村,村民
们仍然有干不完的活儿,他们除参加镇上组织的科技培训外,还忙着
到自家的猕猴桃园剪枝整形,翻地施肥。12月1日,我们在这个全县
知名的猕猴桃专业村采访中,除感受到农民收入增加给其带来的巨大
变化外,还了解到目标责任考核这根看不见的“指挥棒”,是怎样把
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引导到帮助农民增收上来的。
第二坡村是眉县种植猕猴桃较早的村,经多年发展现有猕猴桃27
00亩,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针对这个村猕猴桃面积已趋饱和
的实际,今年初,镇政府对这个村的猕猴桃生产,实行科学的量化考
核指标,指标任务不再下达扩大面积,而把考核的着重点放在产前、
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措施上,引导村民走优质、优果、优价的标准
化生产道路,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按照这一思路,镇、村干部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
联系,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加强果园田间管理,
积极开展无公害化生产。引进了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新技术、新品种
对老果园进行高接换头,品种改良。组建了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并
配合县上成功举办了猕猴桃采摘节,使该村猕猴桃作务管理水平、果
品品质、产量、知名度都大为提高。
在采收季节,第二坡村客商云集,所产猕猴桃价好销畅。今年全
村猕猴桃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人均收入6718元,比去年增加了28
08元。
村民收入的增加给全村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四组村民康有军一
家4口人,共种了17亩猕猴桃,今年收入16万元。最近他买了一辆崭
新的家用别克小轿车,不论到县城超市购物,还是到果园劳动,他都
爱开上小车,既风光又舒适。和康有军一样开着小车管果园的村民在
这个村还大有人在。村干部介绍说,前两年村里就有人买小车,今年
收入更好,买车的人更多了,秋后村里已有四户村民买回了小轿车,
全村现有小轿车7辆,忙过这一段农活,村里还有五六户村民要买小
车。收入增加不仅改变了许多村民的出行方式,也改变着村容村貌、
村民的文化生活、卫生习惯和教育方式。如今这个村很多村民家里漂
亮的二层楼上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厨房增添了电冰箱,使用上了
沼气池,室内地面贴上了瓷砖,有些家庭还有乒乓球活动室,村里新
修的文化活动广场年轻人开始聚在一起打篮球,很多家庭更加注重对
子女教育的投入。
谈到村上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郝金玉深有体会地说:“今年是
我们村上农民收入增加最快、发展最快的一年,也是村组干部最忙的
一年,镇上对村组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使我们肩上有了压力和担子。
看见镇上包村干部下乡忙,我们村组干部也忙了起来,发展的劲头更
足了”。
眉县有123个行政村、26.9万农业人口。近年来,县上把果畜富
民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使农民
增收。今年省委、省政府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作为各级促进农民增
收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后,眉县县委、县政府对
这一重大导向极为重视,及时调整修订了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在设立的6大类、26个单项考核指标中,突显促进农民增收在考核指
标中的分值权重。在下达目标任务时,有了更加科学、具体的量化指
标,力图通过目标责任考核的“指挥棒”,把乡、村干部的工作重心
引导到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新的目标责任考核,使乡镇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鼓励竞争的机
制,也使乡镇干部变压力为动力,激发了乡镇之间你争我赶、创造性
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齐镇去年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以0.24分之差,落后于金渠镇,
名列乡镇第三名。今年初县上目标任务下达后,齐镇党委、政府在安
排全年工作,分解目标任务时,通过镇情分析认识到,镇区基础设施
建设滞后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因素,只有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
才能为农民增收畅通渠道,搭建平台。为此,他们制定了通过实施“
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
过争取建设通村公路和县乡公路,解决农民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增加镇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镇区服务功能,带动农民增收这一
有创新特征的发展思路。一年来镇村干部加压拼搏,不懈努力,新栽
猕猴桃面积7500亩,使全镇猕猴桃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建成了党家
寨村大樱桃科技示范园和一批大棚桃、香菇、草编、笼养鸡等一村一
品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建设通村公路和县乡公路30
公里,完成镇区西街700米路面改造,800米暗管排水工程,北干渠13
0米加盖工程和北干渠绿化一期工程,基础设施投资达到340万元,使
镇区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成,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的步伐。今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1元,比上年增加700元,
增长幅度126%。对此,镇党委书记薛岁林感慨地说:“今年我们的
工作量是往年的三倍!我们用创新和汗水朝‘多经大镇、经济强镇、
商贸名镇、和谐新镇’更迈进了一步。”
(本报通讯员 王祺伟 本报记者 薛向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