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改革促发展 创新铸辉煌
|
2009-04-30 |
|
省长袁纯清在总经理李延波的陪同下视察西京电气总公司
西京电气总公司总经理李延波
西京电气总公司始建于1985年8月,位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电
子工业园,现隶属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是我国研究、制造军民用电
子元器件、半导体新材料、电子设备的大型综合骨干企业,中国电子
元器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我国西部重要的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
基地,西安电连接器产业基地,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电子元器件产业
基地。军、民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水平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连续六
年进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排行榜,2008年位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
第十九位。
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西京公司领导班子是怎样带领广大职工
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濒临倒闭烂摊子变成今天蒸蒸日上、朝
气蓬勃的国企改革发展的典范,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西京电
气公司。
改革改制 浴火重生
西京电气总公司是由原国家在六十年代建设在山区的四个大型军
工企业(4310、4320、895、853厂)通过“三线”调迁组建,并于19
93年整体搬迁至西安高新区电子工业园。几十年来,为国家的航天、
航空、电子信息、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据企业的老员工回忆,在1993年整体搬迁到西安的“四厂”,难
以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再加上国家实行拨改
贷政策,企业超负荷筹借贷款,资金严重短缺,引发企业债务急剧膨
胀,生产经营陷入恶性循环。同时,“四厂”和总公司五个法人并存,
各自为战,使企业失去发展机遇,工厂经营难以为继,职工生活困难,
上访频繁,资产负债率均达300%以上,实际上已经是四个破产的企
业。
公司总经理李延波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极为复杂
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充满探索性,等就是等死,靠
也毫无意义,企业惟有找准方向,明确目标、主动出击,才能求得生
存与发展”。公司从1999年开始,果断进行资产重组,实施“一级法
人、分级核算”的管理模式,推行“靓女先嫁、突围拉动、主辅分离”
改革战略,采取集中优良资产、主动寻求合作伙伴、盘活存量资产、
优化资本结构、塑造新的法人主体、大胆吸收自然人入股等对策,先
后改制了以华经股份、华达科技、富士达股份公司为代表的25个新型
公司,并在改制进程中逐步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形成了产业发展
平台。
为减轻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公司又在全省国有企业中较早实
施了主辅分离,主业部分成立了西安创联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辅业部分组建了陕西兴园实业发展公司。主辅分离后,主业轻装上阵,
发展迅速,后勤服务系统走向了社会化、市场化。
同时,实行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
建立了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及工效薪酬分配制度,试行了经
营层年薪制,收到了良好的激励效果,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通过重组改制、主辅分离和三项制度改革,使公司上下的市场观
念、竞争意识、创新精神普遍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
积极主动开拓军品市场、民品市场和国外市场,形成了国内市场和国
际市场共同发展的局面,奠定了公司发展基础。
解放思想 跨越发展
在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后,如何实现公司进一步快速发展,就成为
摆在李延波和公司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他的大力倡导下,
公司首先掀起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更好、更快地发展来解决
发展中的问题。经过周密调查,科学论证,该公司确定了在坚持专业
化的基础上,寻求多元化经营的道路。通过广泛的调研摸索,确定了
在“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上进行突破的思路,先后在太阳能能
源项目、LED项目、电磁屏蔽材料项目、电子浆料项目等方面取得了
阶段性的重要成果。“改革创新总免不了外来的质疑和干扰”!据李
延波回忆,2007年公司投资的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当时有不少人心
存疑虑,甚至有非议和干扰,就是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他和他的领
导班子力排众议,大胆决策,项目启动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
以上,目前已成为支撑公司快速发展的主力项目。与此同时,作为光
伏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的榆林开发区阳光能源项目也有了突破性的进
展,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后劲和活力。
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西京公司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
三个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了从传统的元器件生产向新型元器
件、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的转变;
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从单一的企业经营到产业园区管理服务即产业
经营的转变,在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实现区域
资源整合;在增长方式上,做到了在注重夯实现有产业基础的同时,
通过大项目的实施拉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管理创新 科技先行
“创新增能力,管理出效益”,这是李延波常常对员工强调的一
句话。西京公司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活动,促使企业管理升级、效
益提升。先后组织开展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升级、贯军标线认证
和保密资格认证等活动,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开展“学邯钢、
降成本”活动,以“精、细、严、深、实”为管理目标,增强了企业
成本管理;开展“四查四提高”活动,提高会计规范化水平;开展原
材料比质比价采购,通过比质比价,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生产的源头上加强成本控制;开展流程再造活动,提升管理效率和
效益;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开展以提
高效率与效益10%为目标(逆向指标降低10%)的“效率一零”活动,
通过关键指标的提升,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开展
“学习新公司法、做规范企业”活动,增强了各企业依法治企的经营
理念,规范了各企业的经营活动,化解了经营风险。集团以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为核心,加强管理创新,建立了总公司派出董事长、董事管
理制度、创造性地建立了董事长委托总公司职能部门对下属控、参股
企业进行指导、协调的制度,保证了公司上下一盘棋,形成了合力,
促进了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京公司一直重视技术创新与新品
研发工作。以技术改造和环境改造为突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技
术创新为动力,提高企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以新品
研发为抓手,迅速抢占了军、民品市场,促进了公司整体发展。在部、
省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筹集资金1.74亿元,实施
了28项技术改造和环境改造,改造和新建生产线8条,新增产值2.5亿
元。企业开发能力显著增强,年平均开发新品超过500项以上,开发
的新品占总产值的50%以上;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0余项,
国际标准1项,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实施技改和管理升级、
流程再造工程,西京公司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创建基地 铸就辉煌
“十一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大工业、提升陕西
工业化水平、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方针。以李延波为首的西京
公司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创造性地提
出了利用公司军民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水平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优
势,创建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和西安电连接器产
业基地,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发挥集群效
应的工作思路。“我们通过产业聚集,带动人才、技术和资金的集聚,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电连接器产业基地已初见成效”。李延波
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他的多方呼吁和积极努力下,2005年11月,西安高新区批准了
公司建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的立项;2007年6月,陕西省人民政府
同意以西京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为基础,建立“西安电连接器产业基
地”,在全国和国际范围内形成陕西电连接器的知名品牌。目前,作
为基地一期建设重要硬件的生产力大厦已投入使用,已有一百多家企
业入住园区,二期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西京国际电气中心”建设工
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公司斥资搭建的出口平台、技术平台、
质量平台、检测平台、融资平台等基地建设配套平台,正在发挥积极
作用。经过三年的努力,基地建设初见成效。2008年6月,由中国社
科院城市高峰论坛组委会、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全球品牌论坛在北
京主办的“中国产业集群与品牌城市高峰论坛”上,西安电连接器产
业基地荣获“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称号。
创建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是以李延波为核心的公司领导班子开
拓思路、锐意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撑性措
施。基地的创建,成为公司整合陕西电子元器件产业的重要平台,必
将推动陕西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联合与发展,提高陕西电子元器件行业
的整体竞争能力。
随着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社会形象和企业知名度也得
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中国电子报》等
媒体对公司的改革发展情况也进行了多次报道,省委书记赵乐际、省
长袁纯清、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副省长吴登昌、景俊海以及省信
息产业厅、国资委、发改委、商务厅、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相
关领导和部门相继到公司考察,对公司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
了充分的肯定并公司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公司总经理李延波荣获“
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并光荣出席省第十一次党代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李延波满怀信心地说:“在
今后的日子里,西京公司将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如既往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解放
思想,锐意创新,克服困难,创造佳绩,力争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
新的、更大的贡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