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横山县委书记苏志中(右一)县长马秀岚(左一)基层调研
煤炭产业流金吐银
武海廷摄
横山,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藏金蕴玉,文化源长。4333平方公
里的土地上,三十多万优秀儿女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历届县委、县
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描绘出了黄土地文明富裕
的美丽画卷。
当历史的航船驶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时代大潮,科学、跨越、和
谐成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新举措。
横山如何定位,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后发崛起、后来居
上?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上,
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科学分析县情实际,提出了抓班子、带队伍、变
作风、创机制、建体制,全面实施“两区、一库、一带、三个基地、
一个中心、一张名片”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横山跨越发展步伐。全县
干部群众第一次从区域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放眼审视周围的世界。
2008年,是改革开放第三十个年头。横山县委书记苏志中告诉笔
者,县委、县政府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按照既定的思路,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政治优势,树正气、讲
团结、抓创新、谋发展,大干快上,不断开创横山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的新局面。
全县上下奏响了县委统一领导、严格考核,政府积极实施,部门
全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抓落实谋发展协奏曲。在榆林成功举办
的横山县城乡一体化战略研讨会上,市县领导和18位全国知名专家给
出的“金点子”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力量,激
发了干劲。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成为横山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地区生产总
值从1978年的0.30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28.21亿元;一、二、三产业
比重由77:13:10调整为19:66: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0元,较19
78年增长35.8倍。县域经济进位排名至全省第27位。预计到2008年底,
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4.7%、240%、92.3%、86.4
%、46.7%,达到52亿元、68亿元、1亿元、1.5万元和3300元,经济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跨越发展。
兴产强基上水平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实现规模扩张、结构优
化、产业升级和效益提高的目标。县上建立了“五个一”领导机制,
一名县级领导至少包抓一个重点项目,从项目准备、包装策划、资金
落实到建设管理进行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一抓到底。
筑巢引得凤凰来。年产100万吨洁净型煤生产等5个项目在西洽会
上被客商一眼相中,引资额达9.8亿元。王圪堵水库、华电榆横电厂、
榆天化140万吨甲醇三大项目正式着陆榆横工业园区。加汽混凝土生
产等项目创造了当年开工,进度超前的纪录。
全县49个重点项目中共有34个开工建设,其中县本级财政完成投
资6亿元。
打破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搞好新农村建设。横
山通过实施“百企帮带、十村示范、一村样板”工程,发动群众自筹、
企业捐资、财政投资,在未来几年内建设100个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和产业化示范村,10个农村观光、农业休闲、农民娱乐的示范村和1
个新农村建设样板村,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远看新村是林园,近看新村是乐园。韩岔乡白岔村,一个小集镇
式的新村风貌气象万千,给黄土地上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新农村风景线。
全村263户1179人将整体迁入新居,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正如陕西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曹钢所言:我们现在的新农村
建设要以城市化为目标,不是为建设新农村而建设新农村的,这是现
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意见。
今年横山筹集900万元资金,启动了19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连
同重点村和移民搬迁累计完成投资2700多万元。
围绕新农村建设,横山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羊子、豆类、水
稻三大基地,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标准化、
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带、产业链和全国知名产销基地。
阳春四月,草木飘香。陕北白绒山羊培育成果竞赛大会,让养羊
户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县上推行羊子“优生优育”政策,在18个乡
镇选择30个中心村建设人工授精站,从根本上解决了羊子品种改良问
题,新良种新技术迅速走近了千家万户。
林草养牧,以牧促林,林牧一体化模式解决了林草畜矛盾。雷龙
湾乡永忠村首先尝到了甜头。据支部书记曹兴富介绍:全村饲草利用
率由以前不足三分之一提高到了90%以上,羊子饲养量达到8000多只,
实现产值240万元,人均养羊收入4000元。
截至今年底,横山县新发展白绒山羊示范村15个,新建人工授精
站30个,标准化羊舍800幢,青贮氨化窖2000个,完成人工种草14.8
万亩,北部风沙草滩区基本建成了陕北白绒山羊良种扩繁基地,饲养
量占全县羊子总规模的59%达65万只,专业户户均收入2万元。
农业兴,民心稳。横山以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积极
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增加要素投入,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
营服务体系,让肥沃的田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放眼无定河水稻生产基地,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一
片丰收景象。响水镇驮燕沟村农民乔俊宏正驾驶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欢
畅地作业着,正像所有稻农一样,脸上露出了收获丰收的喜悦。
两年前,他注册成立横山县富士水稻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引
进机械化生产设备,吸纳群众以土地入股,增加资金和科技要素投入,
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不少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收入
翻番,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900亩。“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促
使稻田由散户向大户流转,成片开发,集约经营,”水稻种植大户乔
俊宏欣喜地告诉笔者,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10元,每亩增产水稻25公
斤以上,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甜头。
在驮燕沟村辐射带动下,横山农村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共发放农
业生产机械化补贴300万元,种植水稻和豆类34万亩,粮食总产可望
达到15万吨。
为提升三大产业基地水准,县上全面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
设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与50
余家“农”字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联姻,生产出的特色农副产品出
口创汇1100万美元。
目前,产业基地建设带动规模养猪等六大特色产业实现了“四增”
目标,农业增加值增加到6.14亿元。
农业发展要靠工业反哺,实现富民强县需要工业支撑。横山以榆
横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培育战略支撑产业,
构筑战略支撑平台,发展新型工业,全面加快三个转化步伐。
煤炭产业抓整合上技改严管理,顺利完成原有的30处煤矿向22处
整合的工作,连同石油产量达到594.31万吨。认真开展破“五难”查
“三漏”工作,强化税费征管,入库税费4.1亿多元。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横山严把环保关,积极推进垃圾填埋
场、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水处理厂三大建设项目,关闭剩余兰炭企
业7家,即将建成兰炭生产园区三个,淘汰落后产能41万吨,完成财
政节能研发投资68万元。一批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投入生产领域
后,初步形成了几条主要循环产业链条,促使节能降耗工作迈上了良
性发展轨道。
走进榆横工业园区,一派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全县实
现工业经济总产值52.38亿元,较上年增长97.9%。
高起点的城市定位赢得和创造了发展机遇。横山按照建设大榆林
的构想,启动榆横一体、城乡一体化战略,用资产置换、社会融资、
以城养城的理念加快县城扩容改造步伐。
中心区改造、南街广场建设等十大市政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
元,连同总投资2400万元的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一起惠及于民,提升
城市功能。
打好县城扩张牌的同时,“大横山”城市规划基本形成,非公经
济增长迅猛,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最佳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迸发出
勃勃生机。
关注民生构和谐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县委政府拉开了扶贫开发、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等八大民生工程序幕,让群众共享统筹城乡发展成果。在“大修
路,修大路,农民兄弟走好路”的会战中,古石油路古水至艾好峁段
开工建设,响水至南塔通乡油路建成通车,38条通村公路、8条通达
工程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66%、70%,沿线169个行政村19万群众搭
起了戏台,扭起了秧歌,尽情歌唱天堑变通途的喜悦。
路延伸到哪里,财富就扩张到哪里。不少村与集市实现了1小时
交通圈,群众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横山镇曹阳湾村支部书记梅宏图
高兴得合不扰嘴:我村是全县白绒山羊养殖示范基地,自从通了水泥
路后,白绒山羊富了村民,活了市场,村里有时每天要接待十几拨商
贩,平均每户养羊收入3万元。
横山县宏达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砖梁村。今年,县上
充分利用生猪粪便,实施了沼气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点亮了周边农户
的新生活。
该示范项目日产沼气20方以上,年产优质沼肥130吨,节约燃料
和化肥支出1.8万元。
据悉,县上在沼气建设中,将补助标准由1500元增加到2100元,
通过集团承包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办法,建成沼气池2100口,使沼
气普及率达到10%以上。
掬一捧自家水管里流出的甘露,喜悦的泪水奔涌而出。到今年底,
横山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2000万元,受益235个村组,5万多群众走
出了缺水困境。
“为政之道,富民为先。”政府县长马秀岚对民生工程有着深刻
的理解。她说,横山县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经济
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有效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问题。
目前,八大民生工程让全县33万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
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适龄人口全面接受义务教
育,培训农民1500人,劳务输出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700人,9500
名农民脱贫致富。人们在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中体味到了和谐带来
的实惠。
文化名片放异彩
挖掘弘扬民间艺术,继承创新传统文化。横山县在打造特色文化
名片过程中,从演一台特色戏、唱响横山民歌、敲响横山腰鼓、弹亮
一把三弦、剪好一张纸、办好焰火节,组建好横山歌舞艺术团和特色
文化进课堂活动八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不断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正月十五,县城秧歌汇演和陕北说书等系列春节文体活动高潮迭
起。响彻云霄的腰鼓,张扬出了横山特色文化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首届陕西省农民戏剧节上,横山编排的《心系白岔峁》、《马
家婚事》荣居本次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横山有个乔尚升”的专题
文艺晚会和音乐歌舞剧、陕北民歌大赛、迎国庆颂改革文艺焰火晚会
为全县人民献上了最精美的文化盛宴。
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是县财政拨专款启动了波罗古堡文物规划
设计、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肖崖村毛主席旧居维修等工
程,文化硬件建设不断加强;二是借助现代网络平台,开通了横山新
闻网、横山县人民政府网等多个网站,出版书籍,印发刊物,有效地
宣传和提升了横山特色文化的知名度。
横山还把文化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作风建设的各个领域,有
效宣传和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南塔乡张存有地村古腰鼓被列入第
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横山民歌走进中央电视台,登上
了人民大会堂;吉祥腰鼓奥运会前夕进京汇演,征服了奥运观众,让
世界认识了横山。
创新举措抓党建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明确提出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的建
设。
县委遵照年初确定的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目标,抓好三项活
动,解决四个突出问题,力求五个突破的思路,紧紧围绕如何提高横
山科学发展能力这个课题,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和科学发展观,邀请
知名专家教授讲课,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和理论测试活动,成功举办
了第七次机关党建工作交流会,进一步交流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结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横山县委出台了四个干部管理文
件,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向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乔尚升同志学习,宣讲团
巡回宣讲乔尚升先进事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到白岔峁村参观取
经,掀起了创业奉献的热潮。
党的基层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横山县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着力拓宽干部来源,提供优
惠宽松政策,吸引40多位能人回村挑起了领头雁重担。
双城乡王梁村,果耀枝头,喜上眉梢,正是人间美景时。村主任
郝永春高票当选为支部书记。
几年前,他靠着党的好政策,成为千万资产的大老板后,毅然回
村任职,打基础兴产业壮财源。到年底累计为村里垫资近百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1200元增长到了3200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县委通过开展“三级联创”、
“五星级支部”创建和城乡互动抓党建活动,即将完成两委换届358
个村,有30个村跻身一二类支部行列,党员承诺率和兑现率分别达99
%、75%,基层组织焕发出了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横山县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重点开展了反“六腐”、扫“三风”
工作,不断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全年
受理群众来信来访55件(次),初查初核32件,初核了结12件,立、
结案16件,党政纪处分17人,收缴违纪资金和挽回经济损失60万余元,
为全县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河东去,千古风流。两区、一库、一带、三个基地、一个中心、
一张名片,奠定了横山跨越发展的基业。33万横山儿女将由此出发,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直挂云帆,长风万里,
必将驶向胜利的彼岸!
(雷雨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