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难,1300多户农民无家可归;
一场和衷共济的抗争,5000余群众喜住新居。
“必须确保无房灾区群众入冬前全部搬进新居。”面对突如其来
的地震灾害,陇县不等不靠,积极行动,一场干群众志成城重建家园
的战斗全面打响……
“阳光评定”赢民心
“县、镇、村组织的房屋评议组,一致认定我家的房子属于严重
危房,必须重修。这不,我才重新修起了这三间新房。”刚刚住进新
居的陇县温水镇峡口村农民戚五全高兴地说。
5·12地震发生后,恢复重建成了当务之急,为此,陇县及时成
立了县长吕千军担任组长的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亲自指挥,一场声势
浩大的灾后重建攻坚战全面打响。一时间,要求建房的农民达到2000
多户,而且不断增加。为了摸清实情,确保真正的受灾户建起新房,
县上及时研究,制定了房屋重建和维修标准,并抽调民政、纪检、科
技、建设等部门的60多名工作人员,分成16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政策
宣传和对象确定。
“为确保评定的透明和公正,我们把此事交给群众去决定。由农
村建筑工匠、村组干部、群众代表、驻村干部和在村人大代表组成的
评审鉴定小组,扩大到每家出一名代表参加,并将鉴定结果进行张榜
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杜阳镇堡子身村党支部书记杨恒太在介绍农
房鉴定程序和方法时说。
“把别人受损的程度与自己受损的房屋一比较,评不上‘重建户’
,我没一点意见。”杜阳镇一位姓刘的农户在全程参加农房鉴定后,
心服口服地说。
经过10多天的“阳光评定”,全县最终确定灾后重建户1399户,
维修户3659户。
真情帮建化民忧
“地震后我家的3间房屋全部坍塌,没有了去处,正当我为建房
发愁的时候,政府和村上不但给我送来了帐篷,还组织群众给我家建
房。”一说起建房,杜阳镇刘家咀村残疾人张维新感激地说。在受灾
群众最困难的时候,陇县想受灾群众之所想、急受灾群众之所急,一
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在地震中受灾的群众感受到了党的关怀
和温暖,各级党员干部关心支持灾后重建的事例屡见不鲜。
——天成镇韦家庄村杨英雄家的三间房屋在地震中倒塌,县上一
名领导在下乡过程中得知其家庭困难、无力建房后,及时协调启动资
金1万元,并安排村上组织劳力帮助修建。难怪一说起建房,杨英雄6
0多岁的老母便会流着泪说:“多亏了政府和村上,我们一家人才住
进了新房……”
——东风镇老观村村民王倍祥,家里3口人,但夫妇两人弱智,
不能自食其力。地震后房屋倒塌,村党支部书记王双书与村上干部协
商垫资1.5万元,并组织群众义务投劳200多个,帮助他建起了3间大
瓦房。
——温水镇田家河村村民贺拴劳年事已高,仅和13岁的孙子一起
生活。地震中,他家仅有的2间房屋全部倒塌,正当他为无力建房发
愁时,由镇村组干部及党员组成的镇“集体代建”工作组,在一个月
的时间里就帮助他重新建起了3间大瓦房。
……
周报季查促进度
“曹组长光我家就来了不下10趟,有时还亲自动手帮我们干活。”
在采访中,陇县火烧寨乡火烧寨村一位农民说。
火烧寨乡有64户灾后重建户,130户维修户。在这次灾后重建中,
财政局纪检组长曹亚林和4名干部包抓该乡灾后重建工作。3个多月来,
他很少回家。9月初他的妻子得病打吊针,给他打电话,他由于脱不
开身,推迟了3天回家,妻子责怪他,他只说了一句话“受灾的山区
群众太可怜了,希望你理解”。像这样的事例在陇县还有很多很多。
陇县把灾后重建工作看作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看作是维护社
会稳定的政治任务。为了把这项民生工程切实办好,县上给各乡镇立
了“军令状”:确保无房灾区群众入冬前全部搬进新居。县上还建立
了灾后重建县级领导及部门联系帮建责任制,抽调60个部门的近百名
工作人员,组成16个灾后重建工作组,驻乡镇现场指导,协调解决存
在问题,成了工程建设的“调度员”、“质检员”、“督导员”。同
时,县上对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实行周汇报制度,互相比较,寻找差距,
激发干劲。这一制度,让灾后重建进度快的乡镇工作干得更起劲,过
去由于种种原因进度慢的乡镇也加足了马力,奋起直追。难怪许多乡
镇领导说:“每周的汇报会制度,让我们有时睡觉也不安稳,总是在
想怎样把工作干好。”
据县民政局领导介绍,经过全县上下4个多月的共同努力,目前
全县1399户重建户中已建成1126户,273户整体搬迁户正在加紧建设,
11月底已陆续建成,3659户维修户已经全部维修完毕。
(通讯员 梁会平 本报记者 王天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