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四项建设推动跨越发展两大工程确保和谐稳定 |
2009-04-30 |
|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清涧
县抓住机遇,自加压力,克服困难,负重奋进,全力做好产业建设、
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建设等“四项建设”,抓好民生工程、
帽子工程等“两大工程”建设,促进清涧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建设: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是实现富民强县的根本
途径。清涧县紧紧围绕红枣、粉条、石材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全力
实施“红枣产业强县、粉条加工名县、石材加工大县”三大战略,不
断完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产业
特色。在产业布局上,坚持“抓三线,建三带”战略,即抓东部黄河
沿线,建红枣产业带;抓红旗沟、神延铁路沿线,建粉条加工带;抓
205省道沿线,建石板产业带。在产业政策上,制定了《加快红枣产
业发展的决定》、《红枣基地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办法,促
进龙头产业加快发展。在基地建设上,通过个体承包办基地、企业投
资办基地、立项合资办基地、干部留职带薪办基地等多种形式建成百
万亩红枣基地,建成“一县一业”的专业强县。在技术方面,与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创建了红枣科研基地,协力攻克红枣增产、东枣西
延及遇雨腐烂课题。在加工方面,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思路,
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协调配置,依据市场需
求,新建红枣工业园区,整合加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努力
打造“红枣之都”。在具体措施中,坚持“上规模、调结构、深加工、
促流通”的有效手段,逐步形成以特色资源为基础、特色产品为核心、
特色品牌为支撑的特色经济体系。目前,清涧县三大产业已初具规模,
加工企业达800多户,龙头企业60多户,是全国有名的红枣之乡、粉
条之乡、石板之乡,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果业强县等称号,“
清涧红枣”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认证,为县上挖掘潜力,发展优势
产业增添了无穷力量。今后,清涧县要围绕红枣深加工、粉条精加工、
石材巧加工下功夫,努力打造西部红枣第一县,建立粉条、石材加工
集中区,扩大营销网络,不断完善市场,扩张规模,真正形成特中有
优、优中制胜的产业格局。力争到2012年GDP达到30亿元,财政收入
上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实现脱贫致富、富民强县的目标。
项目建设:近年来,清涧县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
目抓投入,以项目求发展,以项目论英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
发展。今年,县上在充分利用市政府扶持南部县发展资金2090万元的
基础上,积极争取中、省投资,千方百计筹措4.5亿元,全力实施“5
211”工程,即5个重大前期建设项目、20个城市建设项目、10个新农
村建设项目、10个产业建设项目。重大前期项目是投资大、周期长、
具有标志性和引擎作用的项目,其中黄河大桥已全面开工建设,川口
电站已签订了建设合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榆清高速公路、清河二级公路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准备。以“
三场三区两网一山”为基础的城市建设项目中,笔架山生态园工程建
设、魁星楼广场建设、县城供水工程、城区街道路面改扩建及路灯延
伸工程、粮油商贸大楼、县医院综合大楼、汽车站搬迁、东沟市场建
设、南门至西沟砭高架桥、宽州中学2#公寓楼及职中实训基地已全
面完成;农业科技大楼、物资公司改造、红枣研究中心正在紧张实施
中,岔口广场建设、华顿国际大酒店已顺利开工;灯光球场、文化楼
改造、赤土沟坪综合开发、河西北路建设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以公路、
饮水、淤地坝、能源建设为主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中,北环二级公路、
县乡道路建设、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红枣基地建设、安全饮水
工程、老舍古和红旗沟坝系工程、乡镇文化站、乡镇卫生院建设、农
村扶贫开发和第五次世行贷款项目已完成了既定任务。产业建设项目
中,光远薯业公司年产800吨水粉和年产200吨精制粉生产线项目、红
枣基地建设和改造红枣低产园、宏祥公司年产750万只纸箱一期工程
项目、榆林恒安公司年产7000吨红枣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青涧石板
文化艺术公司年产1.2万方天然石材产品生产线项目、人和仙公司年
产1000吨膨化休闲食品生产线项目等6个项目全部建成;石油开发项
目已打石油探井5口;红枣生态及红色旅游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袁家
沟红色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红色革命旧址的修复以及李家崖细
腰关红枣生态旅游观景台的建设;巨鹰工业园建设项目、草畜综合生
产示范建设项目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征地等前期工作。
新农村建设:作为山区贫困县,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
产,努力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农村产业多元化。清涧县把区域经济
发展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由单纯抓“三农”向以“三化”(产业化、
工业化、城镇化)带“三农”转变,创新以“三化”带“三农”的体
制、机制、体系,关键是抓“五个两”,即抓“两转”:劳动力转移
和土地流转,解决人地矛盾,为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农村产业多元化创
造前提条件。抓“两动”:大户带动和政府推动,增强发展动力,为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支撑。抓“两队”:经营队伍和技术队伍,提升
队伍素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抓“两向”:市场
取向和老百姓意向,找准结合点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拉动力。抓“
两效”:经济效益和示范效益,破解增收困境,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
供示范样板。通过“五抓”,奠定农业生产基础,促进规模化经营。
其次,抓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
重,明确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今后,清涧县将
全力实施一个三、六个一战略,即“1361”工程:人均3亩枣,人均1
亩粮、人均1亩草、人均1只羊、户均1头猪、户均1名劳务输出。这个
目标实现后,人均收入可达到8000元。
社会事业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
县8936名寄宿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
中入学率达到99.86%,今年高考取得近年来最好的成绩。文化市场
日渐繁荣,清涧道情被注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人才脱颖
而出,白明理获陕西“十大陕北名歌手”荣誉。今后,要挖掘“原生
态”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把清涧剪纸、雕刻、刺绣、编织、红枣民
俗文化展示出来,让清涧道情走出陕西,走向全国,打造“清涧文化”
名片。以“传奇清涧,风韵枣都”为主题,以毛泽东激情挥就《沁园
春·雪》、走出四位省委书记的神奇村庄袁家沟、民俗文化村王宿里、
鬼方城李家崖、无定河鱼儿峁及与黄河交汇的河口风光为基础,结合
“红枣之都”、“石板之乡”的魅力风光,与延安红色旅游对接,开
辟“清涧一日游”旅游专线。加快完善农村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改善
15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好合疗制度
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确保参合率达90%以上,着力解决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民生工程:围绕省政府“八大民生工程”,把关注民生、重视民
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切实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招聘
20名大学本科师范学院毕业生充实到教育第一线,积极争取编制,年
内录用40名英语、卫生专业人才到基层学校及计生队伍。加大再就业
扶助力度,开发公益性岗位为“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免费职
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正式开办小额贷款担保业务,支持下岗失业人员
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四大保险运行体
系,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建立低保问责制度,推行“阳光”
低保。实施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做好优秀贫困学生扶助工作。做好35
个扶贫重点村及218户1134人的移民搬迁工作,逐步减少贫困人口。
强化救灾救济、五保敬老、优抚安置、流浪人员救助等具体细节工作,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安全过冬。积极做好住房困难群众的调查摸底工作,
扩大廉租房享受覆盖面,力争完成享受群众达到1300户以上,完成实
物配租住房20户,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帽子工程: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五
项工作也是考核各级政府职责完成情况的硬性指标,完不成任务实行
“一票否决”。计生工作必须狠抓流动人口管理,以完善利益导向机
制,激发群众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着力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调和早婚早
育问题,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安全生产要建立健全隐患
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切实做到“隐患排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整改
监督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对发现的隐患实施“痕迹管理”,不留
漏洞,不留盲区,确保四项指标降低5%。信访工作要变上访为下访,
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做好信访信息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把问题处理
在萌芽状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权属、民间纠纷、生活待
遇、工程欠款等实际问题,预防控制越级上访事件。节能减排已成为
经济综合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今后,必须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在积
极启动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建设的同时,加强工业企业的节能管理,积
极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垃圾处理场,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步
伐,力争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环境保护工作要深入开展城市环
境综合治理,狠抓城市公共卫生,深入开展施工、交通、红白喜事噪
声污染及大气污染等专项治理。全力保护和合理开发城市用地、石材
及水资源,推广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绿色生产消费方式,逐步使环境保
护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清涧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治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