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不是西安人,但对西安的感情却深比故乡,自从30多年前步入
这座神奇庄严的城市,面对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的城市景象时,我就对把自己的专业与这座城市相结合产生了无限的
憧憬,而今再回头看时,我已经是把自己的生命同这座城市结合在一
起了!长久以来,我一直对于如何通过城市规划,在西安这座世界历
史文化古都中,弘扬其历史,传承其文脉,推动其古代传统文明在现
代化中的再次传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激情,亲身参与和目睹了西
安这30年来的改革发展和巨大变化,感受着西安城市的脉搏跳动,尤
其是感受着西安在城市规划工作方面的发展变革。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建设的无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人
口膨胀,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许多问题接踵而来,城市
应当发展什么,限制什么,怎么发展,城市规划应该从什么抓起?抓
什么?一段时间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也就是在这一时期,
我们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规划思路,对重要的古遗址、古建筑
划出保护范围,不安排建设项目,而在其他区域,通过扩充城市发展
用地和建设各项基础设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功能。
在明确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思路后,西安城市建设进入了快
速发展时期。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城市现代化建设浪潮的冲击
下,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冲突日趋激烈;西安也在一段时期内片面追求
所谓国际化、现代化的建设思潮,使城市特有的历史文脉和空间特色
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面对保护和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困惑,如何
保护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这一阶段,
我们积极吸收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涵,
提出了新旧分制、古今和谐统一的规划理念,尊重历史传统,坚持保
护与利用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城市特色,营造城市文化环境,促进整
体风貌和谐。
西安古都保护的核心区是老城,我们通过行政中心外迁等措施,
逐步降低老城区的人口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缓解交通压力,
恢复传统格局,保护人文风貌,实现老城整体传统空间的保护与延续。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除众多文物古迹外,分散在旧城
中的许多传统街区更能亲切地表达历史文化的浓厚韵味。我们对旧城
内有特色的部分街区进行了保护和有机更新,使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
方式及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在城市发展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
角色。
21世纪以来,西安城市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在城市快速发
展的大背景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古都西安的规划局长,我深
深地体会到:城市有特色才有发展,有特色才有活力,有特色才能实
现经济的腾飞。就西安城市而言,西安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
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八水绕城的自然生态景观,有天人合一的城市
历史文脉,把西安塑造成为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
战略选择,同时也是西安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批复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不仅突出了五大亮点:城乡发
展一体化、城市特色更加鲜明、资源配置科学合理、配套设施安全高
效、人居环境舒适宜人,而且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了
“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
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总体发展目标,着重从城市空间
布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生态环境、建筑风格等六个
方面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这些规划理念正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东
西南北大街已经改造完成或正在改造着,高新区和经开区建设起来了,
曲江新区和灞新区正在崛起,航空和航天基地腾然欲飞,美轮美奂
的建筑盖起来了,公路和地铁线路的设计越来越合理,西安的城市特
色越来越鲜明了,生活在西安的人们越来越感到家的温暖,洋溢着一
种生于斯、长于斯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为在西安这30年来的建设成
就中凝聚着一份规划人的心血深感无比骄傲与自豪!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 和红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