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把家园建设得更加安全美好 |
2009-04-30 |
|
——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村上坪集中重建点见闻
11月26日,我们自略阳县城驱车20公里,来到徐家坪镇上坪居民
点。站在马蹄形山坳的顶端,上坪安置点的景象一览无遗。一边残垣
断壁的遗迹依在,一边31户白墙红瓦的新房已赫然在立,数百名工人
忙着刷墙贴瓦的身影和不停穿梭其间的轰鸣施工机械,构成一幅热气
腾腾的灾后恢复重建火热场景。
作为我省灾后恢复重建设施配套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之一,6个
月前,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村徐家坪组上坪居民点还是一个名不见
经传的贫困自然村。大地震及其余震使这个在地图上与汶川的直线距
离不足300公里的徐家坪村遭受重创,上坪居民点35户农户中有17户房
屋直接倒塌,6户房屋成为重度危房,8户房屋受损,一夜之间这个人
口不足100人的居民点迅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过省市县三级国土部门联合进行的地震次生灾害调查,原上
坪居民点已被列为地质滑坡灾害点,涉及的31户受灾农户需全部搬迁,
新址只能选在原居民点一沟相望山坳的土坎梯地上。”据参与调查的
徐家坪镇党委副书记李迎春介绍,由于在土坎地上建房的难度本来就
大,而配套建设的挡墙和护坡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重建一直是最头
疼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和中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天津对口支援略阳协议确定后,全县受灾最重的34个安置点建设
也随即被列入首批援建项目,由天津方对建设方案进行了设计。据当
时负责规划的天津市城建规划局略阳工作组组长、天津建筑规划院副
院长王绍妍介绍:“上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的设计方案是天津专家
组结合新农村建设,为略阳农村量身打造的,既兼顾当地农民的生活
习惯又适度超前,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并将为今后略阳农村灾后重
建积累经验。其安置新房设计为80平方米户型,两层设计一层施工,
设有卧室、客厅、厨房、厕所、沼气池、晒粮食的晒台。”
为了降低重建成本,让受灾群众能在入冬前住进新房,重建工程
采用建筑公司统一建设,集中交付使用的方法建设。经过市县综合筛
选,确定由县内较大的民营企业“陕西兴州建筑安装公司”承建。
“我们的老总和企业的员工大多是土生土长的略阳人,虽然项目
时间紧,任务重,但是从上到下大家都铆足了劲,想为受灾的乡亲们
做点事。”公司项目负责人王金明介绍说:“上坪点的重建工程是由
公司负责包工包料的‘交钥匙’工程,除了天津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
的投资和中省市村民每户两万元的重建补助资金外,剩余的资金缺口
全部得由公司垫付,但是公司却从没打退堂鼓,就是想对乡亲们进行
一些回报”。
在一座主体工程已经竣工的新房旁边就是60多岁老汉蹇成荣的临
时帐篷。他家的3间土坯房在地震中全部被震倒,他和家人差点就被埋
在里面,“这次就是多花点钱也要把房子修结实,在帐篷里住了5个多
月了,地方狭小不说,越到冬天越冷,可看着边上的新房一天天建成
,心里踏实了许多。虽然每户要承担4.5万元的房款,但信用联社已给
每户贷了至少3万元,剩下的万把块钱对绝大多数村民来说,都不是大
问题。”
与蹇成荣相比,同组的高卫军一家从安置点建设之初,就和21岁
的儿子高欢在安置点工地用自家的拖拉机拉运建材,加上妻子空闲时
候也来打打零工,一家人3个月时间就挣了1万多元,“现在天气越来
越冷,建筑队每天晚上都在加班加点建设,跟着他们自己不仅能挣到
钱,也能早点将新房建成!再过半个月乡亲们就都能入住了!”
初冬的暖阳沐浴着上坪这片震伤惨重的土地,热气腾腾的施工场
面驱赶着山村的寒气,即将来临的乔迁之喜已开始在受灾农户的脸上
荡漾,陆续封顶的红砖红瓦重建新居,更为上坪居民点增添了浓浓的
暖意。
(本报记者 杨建平 通讯员 王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