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陕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7谋富当为村民谋
2009-04-30
——记凤翔县长青镇长青村党支部书记潘树忠   是什么让你放弃千万资产,去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芝麻小官” ?   面对这个问题,凤翔县长青镇长青村党支部书记潘树忠回答说: “我的根在农村,自己虽然富裕了,但不能忘了众乡亲。群众共同致 富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毅然返乡挑重担 改革开放之初,潘树忠虽为农家之子,却以一位创业者的敏锐眼 光洞察社会,寻求发展机遇。他从一名瓦工匠起步,带领自己的建筑 队走南闯北,不断成长壮大,到2001年时,他个人投资930万元注册 成立了一家建设公司,年产值达2000万元,成了宝鸡地区建筑、房地 产行业的领军人。   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收拾本村的 烂摊子。他立志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改变家乡穷苦落后的现状,偿还 长青村背负的590多万元的沉重外债。         不计得失解难题 上任伊始,面对高达590万元的沉重债务和络绎不绝的讨债人, 他许以重诺:3年时间偿还全部债务。一年多来,不但自己不领取报 酬,还将自己的积蓄用作村级办公运转和债务偿还,有人说他傻,但 他淡淡一笑,说:“这没什么,只要是为群众谋利益,做什么都值!”   为了安置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他主动联系,多方 协商,妥善安置本村400多名农民进厂务工,年固定收入达1000多万 元。在外创业多年的他,靠积累的丰富企业经营经验,因地制宜,更 新观念,垫资200万元创建了建筑公司,培养了一批建筑行业能人, 给村上开拓了收入源泉。有志者事竟成,由于管理科学,经营有方, 他扭转了村经济连年亏损的局面,及时清还村上所欠债务188万元, 让长青村人看到了希望。          抢抓机遇谋发展 2007年国电宝二电二期扩建项目落户长青,给当地带来难得的发 展机遇。企业建设需征用长青村一、二、三组部分土地,由于村上背 负一、二、三组沉重的经济债务,企业征地过程中,村民以偿还债务 为条件进行要挟阻挠,致使二电二期扩建项目进程缓慢,举步维艰。   潘树忠身为村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他组织村组 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商讨,议定解决之策;另一方面,他不辞辛劳, 逐户走访,做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把目光放在长远,只有企业的 规范经营、良好运转,才能为地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机遇。 整整三天三夜,他几乎没有合眼,最终他用自己的坦诚做通了广大村 民的工作,确保二电二期扩建项目顺利实施。看到阻拦在工地的人群 全部散去,他再也支撑不住,晕倒在项目建设现场。          注重民生建新村 治穷致富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改变精神面貌。上任之后,潘树 忠果断提出创建省级卫生村、文明村的宏伟目标。   结合新农村发展规划,他以个人优势和经营企业的便利条件,一 年内向上级争取资金310万元,其中,人饮工程30万元,支农工程5万 元,小学教学楼建设15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25万元,百镇建设资金1 00万元。   潘树忠积极动员群众,筹资投劳,完成了15条街道2684米道路硬 化;投资23万元,修建了占地16亩的大型文化休闲广场,为群众休闲 娱乐提供了场所;投资20余万元,下大力气整治脏、乱、差现象,整 治环境卫生,创建省级卫生村已通过检查验收。长青村去年被县委、 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今年又被县委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本报通讯员 李晓锋) 
     相关链接
    ·陕西省高招二本超录5062人 三本录取31日开
    ·《废都》首任责编:贾平凹当年只有6万元稿
    ·陕西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道路冠名权可拍
    ·陕西省文博界共商大计 民间博物馆协会呼之
    ·陕煤化集团向“开胸验肺者”伸援手 免费灌
    ·陕西省军区军史馆昨天开馆 展示省军区光辉
    ·陕西确诊第九例输入性甲流病例 患者为香港
    ·陕西高速集团组织复转军人庆祝“八一”建军
    ·陕西将关闭70家落后产能企业 可节约253万吨
    ·陕西为107个重点镇“谋篇布局” 取消农业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