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凤翔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主打品牌 |
2009-04-30 |
|
连续4年被省政府表彰命名为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县和
劳务输出示范县的凤翔县,始终坚持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
入的主导产业、主要渠道和主打品牌,使全县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3
万多人,占农业总人口的近30%,劳务输出年总收入达近8亿元,对全
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劳务输出
又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再创历史新高。
开拓市场 打造劳务输出平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抓好农业经济助农增收的同时,千方百
计广开劳务输出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县上首先下功夫培育壮大劳务
输出产业,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劳动就业管理局,专门负责劳务输出产
业开发,并将劳务输出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与各乡镇、村组层
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劳务输出定任务、定名额、定时限。为扩大劳
务输出渠道,县上还进一步健全网络,将劳务输出工作向基层延伸,
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了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各村设立了劳动就业管理
站,各村民小组确定了外出务工联络员,逐步构建起了县、乡、村、
组全覆盖的劳务输出网络。
为开拓劳务输出就业市场,联系就业单位,县上多次组织人员赴
广东、北京、上海和新疆等地,走访企业,以诚感人,通过政府跟进
和机构促进,先后开拓出了“六大就业市场”,即:以新疆克拉玛依
油田为主体、新疆铁路系统为主线的西北建筑业就业市场;以广东东
莞、深圳、珠海、惠州为主体的沿海高新电子企业就业市场;以苏州、
吴江、昆山为主体的华东计算机制造业就业市场;以北京、上海为主
体的京津餐饮业就业市场;以咸阳、西安为主体的省内就业市场和以
日本、约旦、阿联酋为主体的境外就业市场。这些就业市场平台成为
凤翔及相邻地区的西部农民外出务工“淘金”的绿色通道。目前,“
凤翔技工”的足迹已经遍布除澳门外的全国33个省、市、区和美国、
日本、新加坡、约旦、阿联酋5个国家海外劳务市场。
诚信为本 铸就凤翔技工品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凤翔县
靠得正是诚信。一次,已输送到广州的一名务工人员因忘带身份证被
厂方拒之门外,远在千里之外的凤翔县劳动就业管理局领导通过电话
得知这一情况后,晚上11点冒着倾盆大雨驱车到村头,踏着泥泞进农
家,拿到该务工人员的身份证后,次日派人专程乘飞机送到了广州。
在劳务输出诚信体系建设中,凤翔县始终坚持“头顶两个上帝”
(用工单位和群众);努力做到“三个满意”(政府、家长、厂方)。
为此,他们积极变规模型输出为质量效益型输出,变过去传统的直接
输出就业为“培训——就业”。县上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
有效整合县职教中心和农业部门的农技校、人劳部门的培训中心、民
办培训学校等20多家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大力拓展培训空间,除搞
好车钳、机械维修、烹饪、美容美发等常规技能培训外,还把培训计
算机人才、外语人才、IT专业人才、经济管理人才等作为发展重点,
全力打造“凤翔技工”的金字招牌。
由于培训全面到位,不仅提高了凤翔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而且
提升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凤翔劳务技工品牌已在全国劳务市场叫响,
并赢得一片赞誉之声。广东三美音箱、苏州华硕电脑公司用工,只要
是凤翔县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培训出来的技工,人家就用。凤翔
的劳动力资源在就业市场上不仅成为了信得过的金字招牌,而且其产
生的轰动效应和推动力,也彻底改变了老陕劳动力资源的品牌形象。
凤翔的劳务输出已由买方市场变为了卖方市场。
既富钱口袋又富人脑袋
劳务输出让凤翔农民尝到了甜头。凤翔县已转移富余劳动力近13
万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8万多人;年创人均收入7000多元;季节工和
自发式输出4万多人;年创人均收入近5000元。全县外出务工家庭年人
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远远超过了全县和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前三
季度;全县已有1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实现劳务收入5.8亿元。
据测算,在今年上半年全县1790元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由劳务输
出创造的工资性收入占到了37.7%。
劳务输出带给凤翔农民的不仅有看得见的有形财富,更有知识更
新、观念更新等无形财富。劳务输出既促进了凤翔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有序流动,还塑造了新一代有超前思维的新型农民。一大批农民通过
劳务输出,在沿海、沿边地区的港资、日资、台资等现代化高科技企
业得到了熏陶、锻炼,提高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
如今,凤翔劳务已实现了由起初单纯对外输出到对外输出与人才
回流相结合的历史性转折。“外出挣票子,异地换脑子,回家办厂子”
和“今年打工仔、明年当老板”已成为凤翔劳务输出的真实写照。凤
翔容吉制衣公司经理杨鹏早年靠泥瓦工手艺出去到青海务工,但挣钱
很少,后在当地发现服装业还不发达,他就改学裁缝,经过一步步的
历练,逐渐成了服装行业的行家里手,不久,他又承包了县里的一家
服装厂,并引进法国“容吉”服装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
大生产规模,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起30多个服装专卖店。
近年来,像杨鹏这样通过外出打工换了脑子后又回乡创业的“劳
务明星”在凤翔县已多达1000多人,该县近年来新注册的36户民营企
业老板和1183户个体工商户也大都是返乡的在外务工人员。这些创业
者不仅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还就地转移富余
劳动力6000余人,杨宏智、潘树忠等10人当选为“村官”,实现了“
输出劳力、引回智力,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的双赢目标,把劳
务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
(通讯员 华刚 晓卫 本报记者 云献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