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渭河水资源
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2009-04-30 |
|
陕西省水利厅厅长 谭策吾
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陕西
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局部暴
雨洪灾频发,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在全省经济社会发
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全
省各级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和建成了一
批骨干水源工程,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突破100亿立方米,为抗御
水旱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和供
求矛盾突出,日益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流域面积占到了全省总面积的1/3,集中了
全省2/3的人口和生产总值、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在全省经
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渭河流域存在的水资源短
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关中城市群建设乃至全省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渭河为重点,破解我省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渭河治
理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
批复,省政府审议颁布了2008-2012年渭河治理实施规划,这是实施
渭河治理大业的重要里程碑。我们要紧抓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以维护渭河健康生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旨,以
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为重点,开源节流并重,
开发保护同步,实施全面节水、严格保水、多方找水、科学治水、依
法管水,促进渭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加快以省内南水北调为重点的一批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是
破解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基础。省内南水北调规划的三大
调水工程中,西安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已经建成投用,引红济石工程正
在抓紧实施,引汉济渭这一重大水资源配置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已经启
动。随着这些调水工程的陆续启动实施和建成,年可增加入渭水量17
亿立方米,将从根本上改观全省水资源总量区域分布不均的状况,缓
解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以及生态环境压力,并可通过水量置换,
为从黄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标,保障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日益增
长的用水需求。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项革命性措
施。要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加大关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力度,
抓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全面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高效输水技
术,改进田间灌水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不断强化工业
节水,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强制性淘汰耗水大、技术落后
的工艺设备,推动工业企业传统工艺和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工业水重
复利用等先进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节能
减排;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研发推广节水型器具,实施认证管
理,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
导、公众参与的节水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是解决渭河水资源、水生态问题的长效
举措。要不断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坚持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
论证制度,按照区域实施渭河水量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加强统一调
度,确保渭河干流不断流,改善渭河水生态,维护渭河健康生命;加
强渭河流域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治污力
度,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积极探索水权水市场改革,筹
建全省水务公司,统筹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为促进关中城市群建
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建设西部强省目标提供可靠水资
源支撑和保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