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中,秦岭南麓自然风光秀丽的“江南小城”。
西安,秦岭北麓历史文化悠久的“十三朝古都”。
一个是因汶川大地震严重受灾的陕南名城。
一个同样受灾但仍坚持帮扶其他灾区的省会城市。
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一场两个城市之间的帮扶活动,在他们
之间上演的一幕幕,生动地展现了兄弟城市之间的深情厚谊!
帮扶灾区,我们义不容辞
2008年的5月12日,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汶川
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千万房屋倒塌,众多民众无家可归,而与四
川省毗邻的我省汉中市也遭受重创。在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面前,中
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积极组织开
展帮扶工作。西安尽管在这次地震中也遭受不小的创伤,但面对汉中
市遭受的重大灾害,西安党员群众一方面自我疗理地震带来的创伤,
另一方面积极支援灾区群众,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帮扶汉中30个
受灾村。一笔笔善款、一车车物资、一支支自发结成的救灾小分队,
纷纷拥向汉中灾区,仅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就达3100多万元。
灾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得
知西安市承担帮扶任务后,再三叮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一定要努
力做好,这既是政治任务,是对灾区群众的关怀,也关系到西安与汉
中的传统友谊。”市委组织部领导要求有关处室:“既要量力而行,
也要尽力而为,要尽力发挥西安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等优势,尽
可能多为灾区做一些实事。”同时市委组织部紧锣密鼓组织各帮扶单
位挑选有农村工作经验、有专业特长、有培养前途、能够创造性工作
的党员干部,立即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帮扶单位认为,把抗震救灾任务交给自己,是上级党组织的信任,
是向汉中灾区群众奉献爱心的难得机会,是每个帮扶干部义不容辞的
责任。他们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挑选区县财政局、建设局、水务局、
教育局和具有经济实力的街道党工委承担援建任务。为了切实帮助灾
区解决实际困难,各帮扶单位想尽各种办法筹措帮扶资金,莲湖区13
个区级部门和2户非公企业一次就捐赠了140多万元;未央区组织区内
知名企业,举办“传递爱心、鲜桃义拍”活动,筹得善款31.37万元;
阎良区从财政列支50万元,为每个帮扶村送去25万元;灞桥区财政局
特事特办,为三个帮扶村送去30万元,计划再送40万元……
国庆节前夕,阴云密布,秋雨绵绵。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
部长王启文惦记着灾区群众的冷暖,他驱车数百公里,冒雨来到汉中,
代表西安组织部门向汉中市委组织部捐赠了20万元救灾资金。之后踩
着泥泞,走村入寨,来到勉县、略阳、宁强等县的帮扶村,看望驻村
人员,要求大家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不断巩固扩大帮扶成果,努
力传递西安党员群众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
帮扶灾区,我们尽心尽力
面对灾区的满目疮痍和贫穷落后,各帮扶单位在完成上级布置的
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努力拓展帮扶内容,不仅要让灾区群
众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尽其所能,竭力奉献,努力实现帮扶一
片、致富一片的目标。
为了帮助灾区群众恢复信心、重建家园,大家纷纷深入农户,鼓
励群众尽快走出灾害阴影,探讨解决当前困难的办法。他们走进230多
户住房出现裂缝的群众家中,送去资金,帮助修缮住房;他们走到323
位贫困群众面前,送去慰问金及被褥、衣物等,帮助解决燃眉之急。
大家既出资金,又出技术。莲湖区拿出140多万元,帮助帮扶村重建组
织活动场所,并对其蓄水池、引水管、校舍等公共设施进行综合修复;
新城区建设局、教育局、科技产业园党委从单位抽调50位具有规划、
建筑、房屋修缮特长的技术员,帮助勉县帮扶村修缮危房,建筑新居,
规划发展蓝图;灞桥区,则积极帮助3个帮扶村修缮村中道路……
为了帮助灾区群众彻底摆脱贫困,大家努力在发展农村产业上做
文章,替灾区群众探索致富之路。宁强县滴水铺村有种植香菇、木耳、
烟叶的传统,阎良区就派出这方面的技术员驻村帮扶,帮助其理清产
业发展思路,制定长远规划;灞桥区按照3个帮扶村的特点,组织进
行特色果业和大棚蔬菜帮扶,帮助当地群众学习引种、培植、灭虫等
技术,发展特色产业;有些区还与西安农贸市场联系,帮助受灾村销
售农副产品……
为了帮助灾区群众学习科技知识,使他们实现科技致富,大家积
极捐赠适合山区需要的科技书籍、动植物疾病防治图书、农业科技光
盘。莲湖、阎良、新城、雁塔等帮扶单位还向当地小学捐赠教学用具
和学习用品,灞桥区甚至拟定出长期的教育支援方案和医疗支援方案。
按照省委组织部布置的任务,西安为帮扶工作估算了240万元,因为不
断增加帮扶内容,扩大帮扶范围,如今已经投入资金及物资323.14万
元,还计划再投入274.27万元。
帮扶灾区,我们坚持到底
此次帮扶,西安市提出不仅是爱心与责任的付出,更是一次干部
成长锻炼的机会。各帮扶单位召开会议,从众多踊跃报名的干部中精
挑细选驻村干部,指导大家掌握正确的调研方法,重温党的群众路线,
要求大家吃大苦、干大事,实实在在地为灾区百姓办实事、谋实利。
尽管充分做好了吃苦准备,但灾区的艰苦还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帮扶村大多处在深山,饮用的河水没有经过消毒和检测,有人刚到就
闹肚子;帮扶村群众居住分散,为了走访群众,大家不得不头顶骄阳、
冒着风雨,沿着陡峭的山壁爬行,一天下来往往是浑身腰酸腿疼。帮
扶人员脸被晒脱皮,手被荆棘拉破,脚底磨出大水泡,还有那牛虻、
蚊子和不知名的毒虫,一叮就是一个泡,虽然很苦很累,但是大家一
想到受灾的群众,浑身就充满了干劲。
在艰苦的条件下,大家按照组织的要求,把帮扶村当作第二故乡,
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吃完饭有时群众不收钱,大家就悄
悄把钱压在碗底、压在床沿下。有人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学校进
行教学改革试点;有人出资购买体育用品,赠送当地小学。雁塔的涂
龙除了做好日常的帮扶工作,还给当地乡镇干部传授电脑操作技术,
担任小学英语老师;莲湖的王党卫,看着建筑材料价格一路攀升,就
让户县老家的亲戚用汽车往宁强拉运材料,最终解决了40多户群众的
用砖问题,当发现当地群众文化程度低,致富手段匮乏,他就利用休息
时间,查找资料,为村民普及药材及生猪、奶牛养殖技术;碑林区的
张鹏得知当地学生缺少课外书,就立即联系西安的同事和亲友,搜集
了数百本,装进箱子,驱车七个小时送到学生手中……
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在奉献,也在收获。灾区群众的可贵品质和
动人故事也一次次感动了他们,教育了他们。
一位老党员的房屋裂开10厘米的缝隙,他却没有上报损失,没有
从政府手中领取补助。驻村干部问为什么,这位老党员说:“比起四
川灾区那些房屋,我这房没倒没塌,就不麻烦政府了。”驻村干部不
由肃然起敬。
邓志学是一位老党员,80多岁,没有任何亲属,年轻时党组织号
召结对帮扶,他认养了一位盲人,从此就像亲人一样养活了这位盲人
一辈子。听到老人的故事,驻村干部真正明白了承诺和奉献的内涵。
……
如今,西安与汉中两市的传统友谊更加深厚,西安人民与汉中人
民每天都在相互感动、相互学习、相互成长,他们结下的鱼水深情还
将演绎出更多动人的乐章。
(通讯员 房配君 本报记者 秦 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