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一条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子 |
2009-04-30 |
|
——渭南市发展“一村一品”促农民增收纪实
九月的渭南,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艳红的苹果、橙
黄的酥梨、碧绿的蔬菜、红遍山塬的大红袍花椒,昭示着今年又是一
个好年景。定于9月9日在这里举办的2008中国苹果年会暨陕西苹果节
届时将迎来国内外的上千名客商,共尝一村一品带来的丰收硕果!
华县华州镇王什字村村主任王忠启说,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
我们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尽快夺回“03·8”洪灾造成的损失。潼关
县桃林寨芦笋专业村、蒲城县埝城村大棚西瓜专业村、大荔县黄营村
时令特色瓜果等专业村人均现金收入均达6000元以上。目前,全市已
建立省级示范村199个、市级示范村282个,有300多个村有自己的主导
产业。
依托一村一品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渭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
现代农业转型,是渭南市委、市政府的首要任务。他们以“一村一品”
为抓手,以行政村为单元,以农户为载体,坚持规模化和区域板块化,
努力延伸产业链条,让农民得到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同时积极注
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
为了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当
地实际,渭南出台实施了《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
的意见》,提出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农业发展思路,
以调优果菜、调强畜牧、调特观光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
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市政府每年拿出500万元,各县
(市、区)每年拿出1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同时,
整合市、县两级涉农资金、项目和新农村建设资金向一村一品示范村
倾斜。
发展特色产业,技术是关键。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全市选派
了1000名农业科技人员,通过驻村指导、科技承包、课题攻关等方式,
带着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实施“农业信息化113
工程”,建设起500个高标准基层农业信息化平台,为农民提供技术、
信息支撑,解决一村一品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实施典型引路 一村一品遍地开花
澄城县刘家洼乡富源村地处渭北旱原,沟壑山坡多,2005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仅1710元,2007年一跃增至8639元,是什么原因让该村发
生了如此巨变?富源村村支书弥坤弟一语道破天机:2005年,时任省
农业厅厅长的梁凤民来该村调研时,针对村里群众庭院大、人均土地
多、广种薄收的生产现状,提出了走“粮—畜—沼—果”的生态农业
发展道路,形成“以粮促养,以养促沼,以沼促果”生态农业链条,
该村农民种植地膜玉米、养殖生猪、发展优质苹果、无公害西瓜多业
并举,收入快速提升。富源村的成功经验给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有
益的启示:农业不是弱势产业,只要选准了路子,真抓实干,就一定
能走出一条黄土生金的路子来。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各村
(组)结合各自实际,以重点村、专业村为单元,选定主导产业,制
定发展规划,“一村一品”如雨后春笋迅速在全市发展起来。
“一村一品”的发展推动了一乡一业、一县一业格局的形成。全
市百万亩优质苹果产业带、百万亩优质酥梨和中早熟瓜果产业带、50
万亩设施时令水果及瓜菜产业带、50万亩花椒产业带,华县和蒲城县、
大荔县中部百里百万亩果菜长廊初步形成。全市生猪、奶畜、家禽、
肉牛四大密集养殖区初具规模,关中奶山羊基地存栏总量达到47万头,
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板块经济。华县无公害蔬菜、白水优质苹果、
澄城生猪、富平奶山羊和柿子、韩城花椒和临渭、合阳奶牛基地等产
业的壮大,加速了“一县一业”格局的形成。
发展龙头企业 拉动一村一品
渭南市依托农业科技产业园,发展龙头企业142家,形成较强的
粮油、果蔬、饲料、乳品生产加工群,其中,全市规模以上粮油加工
企业86个,果蔬加工企业56个,饲料加工企业10个,乳品加工企业17
个,年果汁加工能力达到10.9万吨,果品冷藏能力达32万吨,加工粮
食100万吨,加工肉类和禽蛋产品35万吨,乳制品27万吨,成为市场
的有力拉动者。
不仅如此,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一村一品”建设,与示范村结对
子,在示范村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
产后服务,进而推动龙头企业在示范村建立原料基地、产业培育基地、
科技示范基地,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目前,全市已认证无
公害瓜、菜基地3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到2007年,全市新
增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基地10万亩,累计达到106万亩。“华州”蔬
菜、“白水”苹果等一大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农产品纷纷在全国
大市场站住了脚。
完善市场体系 实现以销强农
在发展一村一品中,渭南市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打破行政
区域界限,按照产业特点,注重建设跨村、跨乡镇、跨县域的合作经
济组织,让农民自我组织起来,抱成团,攥成拳,合力闯市场,不断
提升农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速度。全市建立各类农民合
作经济组织720个,吸纳会员18万人。华县通过建立马铃薯协会,发展
会员2万人,带动6000户农民、50个专业村发展马铃薯生产,面积达5
万亩,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产供销基地,使昔日的“土蛋蛋”,
如今变成了“钱串串”。
为了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得俏,渭南市还通过举办
产品推介会等多种途径,开辟国内外市场。华县、蒲城县、富平县、
临渭区、大荔县、华县还在国内多个大城市设立营销窗口,并根据农
时季节和产品上市情况派出促销小分队到全国各主销区宣传促销,出
现了“县长卖瓜”、“书记卖菜”一个个动人场面。
一村一品的发展,也带动了全市农村手工业、乡村旅游及传统文
化等非农产业的蓬勃发展。白水县富卓村依托苹果产业,合阳县莘里
村依托洽川黄河湿地景区,大力发展苹果人家、农家乐等乡村旅游,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华县的皮影、蒲城的麦秆画等传统手工艺已成
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1564元,同比增长22.7%。全市28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农民人均收
入增幅比当地平均增幅高出6个百分点。
2008年8月25—26日,省委书记赵乐际来渭南调研时指出,要加快
建设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壮大瓜果、蔬菜、食品
加工等传统产业,以农民为本,依靠农民、服务农民,千方百计增加
农民收入。目前,全市围绕落实赵乐际讲话精神,以一村一品为抓手,
上下掀起了帮农富农的新高潮。
(本报记者 忠杰 卢萌 本报通讯员 祖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