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林地集约经营的“罗家沟模式”
|
2009-04-30 |
|
编者按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
度改革的意见》,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将以家庭承包方式
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通过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实产权。对
于大多数林农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林农来讲,缺乏资金、技术和经营能
力,林改后,如何让林地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如何加快林农增收步伐
?林业产业化如何发展?宁陕县四亩地镇严家坪村罗家沟组在15年前
开始探索的“罗家沟模式”,可能会对今天的林改具有一定的参考和
借鉴意义。
在沟里,向左右两边的山坡上眺望,疏朗有致的板栗林绿波起伏,
枝繁叶茂的板栗树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绿色“刺猬”,呈现出一派丰
收的景象。这片位于红岩山下、蒲河岸畔,规模为1300亩的板栗园,
诞生于1994年夏天。是由宁陕县四亩地镇严家坪村罗家沟组周文兴等
5位村民发起、20户村民参与兴办的股份合作制林场。今天,这片林子
已经圆了罗家沟村民们脱贫的梦想。历经15年的岁月风雨,罗家沟股
份制林场越发显现出蓬勃生机。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不
仅更加坚定了村民们发展林业产业的信心,而且也为延伸产业链条和
股份制林场的跨越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渴盼脱贫:连片建设板栗园
15年前的罗家沟是当地穷得出了名的地方。1994年7月,县委、县
政府号召建设以板栗为主的林特园。为调动群众建园的积极性,建林
特园享受造林每亩40元的补助政策,补助款主要用于购买苗木。严家
坪村罗家沟由于荒山多,且土壤等诸多条件非常适宜搞板栗园建设。
按照当时蒲河区委、区公所抓点示范的要求和村委会的意见,由罗家
沟组出荒地,全村群众上劳搞板栗连片建园,有效益后分红。
穷怕了的罗家沟组村民,听到了这条消息后建园的积极性非常高
涨。组织砍灌的第一天,全组只要是有点力气的人全都拥到了建园点。
时任罗家沟村民小组长、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股份制林场董事长周文
兴说:“大家建园的心很齐,只用了6天时间就砍灌130多亩。”
村民建园的积极性出乎了蒲河区委领导的意料,考虑到下一步挖
坑的任务更加艰巨,建议组上先搞一半,剩下的来年再搞。可村民们
顶骄阳、冒酷暑,很快完成了其余130多亩的板栗建园标准鱼鳞开挖任
务。这一年,罗家沟村新建园270亩,总亩数达到400亩。回顾板栗建
园的艰辛历程,周文兴感慨地说:“要是那个时候不搞板栗园,现在
还不知道穷成了啥样!”
破解难题:兴办股份林场
随着板栗建园面积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各家
各户出劳多少不一、缺乏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长
期保持群众集中连片建设板栗园的热情。蒲河区委经过深入调研和反
复同村组干部讨论后,结合罗家沟组人口少、村民穷、能人少等实际,
大胆地提出了兴办股份合作制林场的设想,村民们一致赞同。
1994年6月1日,罗家沟村民小组组长周文兴等4人发起,签定了股
份合作协议,起草了板栗林场章程,组建了股东会。7月14日,罗家沟
股份林场创立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周文兴等5人组成的董事会。林场
设立劳力股、荒山使用权股、集体股、资金股和技术股,周文兴等5名
发起人分别将各自承包的责任坡地共计400亩,作价620元投入林场,
作为基地建园。劳力股按劳动定额每工7元计算,股金为50元一股;资
金股吸纳社会法人资金入股,解决本组资金不足问题;区林特站按每
亩1元的技术服务费,作为技术入股。股份林场成立时,共折股927股
,其中集体股(上级投入资金)124股,资金股25股,荒山使用股15股
、技术股8股,20户村民全部作为股东。具体操作上,实行“统一经营
、分户管理”,即统一收板栗和销售,分清各股东的责任地块,由其
负责清园、施肥和修枝。
股份制合作经营的好机制,加快了罗家沟股份制林场的发展步伐
。1999年,林场的板栗面积已经达到800多亩。加上当时正值实施退耕
还林政策,林业部门设计的143亩退耕还林面积,全部建成高标准板栗
园成为林场新增股份。
1999年板栗园开始挂果并有了收成。是年挂果面积300亩,收获板
栗1.1万斤。林场当时并没分红,而是将收入全部归还贷款。8年磨一
剑,2001年起林场开始分红,20户村民中最多的分到了500多元。拿到
红利的村民们高兴地说:“有收入了,股份制林场整对了!”
有红利了,公开透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卖板栗是村民们最为关心
的事。为让大伙明明白白,董事会在收获板栗时,让本组村民去板栗
园收,每斤付0.5元的工资,董事会全体成员负责统一销售,收板栗的
村民和董事会分别记账,以此保证销售环节不出问题。
2002年板栗林场出现大面积病害,7成的板栗树死亡,但这并没有
影响村民们发展板栗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已经确信这是一条增收致富
之路。坚韧不拔的罗家沟人,在补植恢复板栗园的同时,继续扩大板
栗园面积,到2007年已经达到1300亩,全组人均面积达到20亩。去年
,板栗挂果面积达到500亩,收获板栗3万多斤,户均分红达到2100元
。全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20元,是14年前的3倍,80%的户还清
了贷款,50%的户有2万元以上的存款。周文兴带领村民们兴办股份制
板栗林场,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信任,继2002年当选严家坪村党支部书
记后,今年再次高票连任。
股份制板栗林场的好处不仅解决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
技术以及保持群众积极性等难题,还集中体现在规模、集约化经营增
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和效益。由于林场的板栗产量在当地处于绝对的优
势,收获季节客商们都是上门抢购,而且销售价格也比本镇其他地方
要高出6%左右。
林权改革:为林农的新希望插上了翅膀
从去年8月开始,宁陕县作为全省10个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县之一,
对全县306万亩集体林权进行了改革,对罗家沟股份制板栗林场来说
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罗家沟村民小组和全县其他地方一样,按
照尊重历史、尊重群众意愿等原则,结合本组实际情况,采取分股不
分山的方式对集体林进行了确权勘界,20户村民欣喜地拿到了林权证。
村民李典宝说:“林改政策太好了,林子有了产权,心里踏实多了,
以前担心的股份制林场‘稳当不稳当?’的心理彻底消除了。”
作为罗家沟股份制板栗林场最大的股东、董事长周文兴认为,林
场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至少有三点经验值得坚持发扬:一是村组干
部要有一颗公心,不怕吃亏,公平公正;二是要有科学运行管理机制;
三是要充分尊重群众(股东)的意愿。另一方面,股份制林场之所以
能发展到今天,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宁陕县委、
安康市委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今天拿到林权证的村民对股份制林场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董事
会也有了新的打算。周文兴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我们多年来进行
板栗深加工成为一种可能。他说,有了林权证就可以抵押贷款,建加
工厂的资金就有了来路。再过5年,70%的板栗园挂果、产量将超过30
万斤,办一个板栗深加工企业,既增加了板栗的附加值,又可为村上
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务工的机会。
(本报记者 武盾 本报通讯员 卢益建 谭海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