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全社会共同关注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
2009-04-30 |
|
形成合力 齐抓共管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石泉县还强化培育在校关爱教师队伍、
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队伍、代理家长队伍、社会志愿者关爱队
伍等四支队伍的建设。制定出台了专门政策,从县人才库中招录师范
类大中专毕业生志愿者任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辅导教师。在全县32
个学校建立了32所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定期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和代理家
长进行家教知识培训,开展了对15所中心小学成长中心配备的50名生
活老师的培训和志愿者队伍培训。
在此基础上,石泉县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建立政府主导、社
会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把家庭、
学校、社会三大教育关护板块结合为一体,以儿童为本,精心设计活
动载体,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好留守儿童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成长、监护、
帮扶、管护、爱护“五个突出”问题。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留守儿
童中开展了“我的故事”、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我的教育故事”、
“我眼中的留守学生”征文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关爱主题活动。
县妇联组织开展代理家长与孩子们谈心活动、安全知识和法制教育讲
座、优秀高考学子为孩子们谈成长体会、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等关爱活
动。团县委组织开展了“牵手共建新农村”手拉手、“我与留守儿童
度佳节”、“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少儿书信大赛等主题活动,
在全县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志愿者助成长”计划,开通了青少年服务
热线。司法教育部门为留守儿童开设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开通维权电话,卫生部门为留守儿童免费体检、义诊,电信部门免费
安装亲情电话。建立“圆梦基金”,开展助学活动。共募集到资金近
100万元,用于救助特困留守儿童,为30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了生活上
的帮助。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石泉县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留守孩子行为习惯明显好转,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同时留守儿
童监护人素质也得到了提升,社会对留守儿童关爱和帮助更多,实现
了家庭满意、留守儿童满意、社会满意的“三个满意”效果。
不能让孩子再步父辈的老路
石泉县县委书记邹顺生动情地告诉记者:“留守家庭不等于问题
家庭,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儿童,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当中,最重要
的是要树立他们一种自立、自强的信心,怎样正面地宣传和引导,而
不要在很多的活动设计上把他们弱势化,要把他们强势化,扶贫扶智
根在扶本。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儿童再步父母买命、买苦力打工挣血
汗钱的初级阶段老路,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
石泉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尽管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比
上年增长了82%,但仅达到3053万元。按照石泉制定的三年内建成26
所覆盖全县、功能齐全、服务设施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
项目规划,共需建设资金3100万元。目前依靠地方财政、上级部门和
民间机构筹资仅有不到800万元,下一步建设面临的资金缺口还很大。
正在建设的后柳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原计划投资80余万元,
世界宣明会资助了60万元。地震后,县上把抗震等级提升了一级,总
投入将超过100万元,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记者在石泉调查时发现,大多学校教学楼基本建设到位,然而校
园内配套设施滞后,没有餐厅、澡堂。学生晚上上厕所都要壮起胆子
到很远的地方。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一个房间要住十五六个人,通
常是两个人一个铺位,有的还是一铺3人。在县城设施最好的城关中
学实验楼内,使用的微机是2000年统一配置的,多媒体室、仪器室、
体育器材室、图书室等各个活动室内设施不足。同时,留守儿童还期
待相关的心理辅导、专职辅导员队伍、智力上的支持等“软件扶持”,
一些老师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往往是束手无策。
在采访中,记者一再追问做这些事钱从什么地方来?邹书记告诉
记者,钱固然重要,没有钱办不了事情,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寻找解
决问题的突破口,赢得政策上的支持。由于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
阶段,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完善的机制保障。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
更进一步加强理论指导和政策扶持。
石泉所在安康市除石泉与平利两县为省级贫困县外,全部为国定
贫困县。正因为不是国定贫困县而失去了项目上的支持。寄宿制是解
决留守儿童问题很好的途径,而石泉儿童成长中心是对寄宿制的进一
步拓展与延伸,使之更加人性化。然而却没有一项对应的项目可以申
请扶持,迫切需要政府在项目上予以支持。
(本报记者 郭青 苏嵘 通讯员 耿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