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几米宽的小土路容不下两辆公交车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百米宽的快速路双向8车道可多车同行 tujian.org
-曾经弯曲的道路让市民抱怨开车不如走路快 tujian.org
-如今飞架的高桥令市民尝到立体交通的便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津城市街道依海河而建,道路弯曲、狭窄,曾在民间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天津市一大怪,汽车没有步行快,原因是没有通畅宽阔的道路。受此影响,有人戏称,因为天津市内道路七扭八拐、窄道多、五岔路口多,所以车难开,使得天津司机练得一手好车技。然而,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里,随着天津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一个个重大建设的道桥项目,给津城交通带来了接踵而来的惊喜,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道路变迁之土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时间:上世纪6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路窄跑不下两辆公交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6岁的张双洪老人退休前是一名“资深”公交人。1982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的他,在4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亲身感受了天津公交各阶段的发展,同时见证了津城道路不同时代的变迁。“我1960年毕业后,就直接被分配到当时的电车公司有轨厂,在那一干就是5年。”据张双洪老人回忆,当时天津只有6条有轨线路,分别是:黄牌、黄白牌、绿牌、红牌、紫牌、蓝牌。17岁的张双洪跑的是黄牌有轨线路——从西北角开往东站,上行途经西北角—西马路—南马路—和平路—滨江道—解放路—东站;下行途经东站—解放桥—滨江道—东马路—北马路—西北角,用一句话概括这条线路的特点,就是“围墙(老城厢外围)转去东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过,在这条相当于今天绕中环线一圈的重要公交线路上,当时的道路状况却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当时我开的有轨电车有两节儿,比今天上路运营的最长公交车还长、还高、还宽,可那会儿的马路大都很窄。”张双洪说,“我记得当时走的最窄的两条马路就是滨江道和大胡同。六七米宽的滨江道虽然窄,但还能挤着便道边,装下上下行有轨电车的两条轨道,大胡同的路太窄了,原本的双轨道到这只能变成单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道路变迁之柏油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时间:上世纪7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环线”错车得占用便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时间来到1972年,经验丰富的张双洪又被调到公交30路车队。和现在的30路线路相近,当时这条线路是从王串场发车开往唐口新村,途经革新道、红星路、卫国道。“我们当时跑的这条线路就是现在的中环线,可两个时代的同一条路真的不能同日而语!”张双洪老人感慨道,当时虽然路中央已经铺上了六七米宽的柏油路面,但路的两侧还都是小土道。开车经过时,如果遇到拉货物被加宽了的车,驾驶员必须提前找好一个会车点,保证两辆车能顺利错车,所以当时占用便道错车是常有的事。一次张双洪拉着满满一车乘客走到正义道,正好遇到迎面驶来的两辆拉货马车,两辆马车正你争我抢互相超车,根本没注意到迎面的公交车,任凭张双洪鸣笛、高喊,还是出现了仨车撞到一起的事故。不过,就是那条当年连和马车都难错车的正义道,如今已变成双向多车道的主干大道。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1974年开始,一直跑东站附近线路的张双洪老人,更是第一时间感受到城市窗口道路的巨变。以东马路为例,曾经,为了给有轨电车供电,原本就不宽的马路中央,一排排电线杆占据着最中间的位置,有轨电车通行时,其他行人只能“靠边站”,不过,这样的场景如今只能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道路变迁之三环十四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时间:上世纪8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山门蝶桥曾受邓小平夸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随着中心城区出行总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主干道路机动车运行速度逐年下降,原有的交通网络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1985年,天津市委、市政府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提出了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把改善道路状况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来抓,要求尽快形成由内、中、外3条环线和14条射线组成的干道系统。“三环十四射”的格局给天津道路桥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八里台立交桥、中山门蝶形立交桥等都是当时十分出色的作品,尤其是中山门蝶形立交桥。据史料记载,1986年8月1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天津中环线工程时,曾在中山门蝶形立交桥上亲切接见了设计者胡习华,邓小平说:“这座桥很漂亮,你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谢谢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道路变迁之快速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时间:本世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快速路上班省出20分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0年间,天津城市的变化用翻天覆地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对于这一点,自幼喜爱收集地图的翟莹,用一版版不断更新的地图给出了充分证明:“在我收集的半人高的各地地图中,仅天津地图就有七八十张,把它们放在一起,你就能清楚地发现咱们城市道路到底有多大变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提起天津的道路总是离不开3条环线,可见当时的道路对城市的格局影响之深远。”翟莹边说边在地图上指着。本世纪初,天津迎来了一次真正意义大规模的市政建设。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的拆迁不仅拉动了天津的楼市,也带动了天津的道路建设,每拆迁一处地块,拆迁后必然修路,立交桥就像雨后春笋一般,一座座的起,以前只在北京、上海等地能见到的高架快速路也开始出现在天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快速路这一由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的改变,给很多津城市民带来了颇多便捷。家住河西区友谊路附近的刘小姐就是受益者之一。由于家和单位都在快速路边上,每天上下班都走快速路的她,早上能比走同样距离其他线路的同事多睡足足20分钟,而且由于路况好,不用频繁起步、停车等灯、躲车,刘小姐的私家车虽然已经上路行驶了三四年,但车况比同事同车龄的车要好,也让她小小窃喜了一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道路变迁之复合交通走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时间:未来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追求速度之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加注重绿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想起刚开出租那会儿,拉外地游客走海河边,马路窄又堵车,和大城市的形象特别不相称,总觉得脸上无光。这几年好了,天津修了路、架了桥、改造了几条河,现在拉外地游客走在海河边,感到很自豪,心里也特别舒坦。”和出租车司机李师傅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天津市民会说,新中国成立的60年里,天津的路更畅通了,桥更美了,住房改善了,私家车多起来了……这些切身的体会和经历,折射出的不仅是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更显示出城市化的质量在不断提升、内涵在不断深化,城市发展的方略也在日臻成熟。 tujian.org
根据《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天津城市交通发展目标,下一阶段,本市将发挥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构筑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发展带的复合交通走廊,优化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构建各种交通方式转换便捷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发展目标,将优化中心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系统。中心城区形成以“两横、两纵、两环、两条联络线”快速路网为主骨架的环放式路网。中心城区外环线外围地区,形成由环外快速环路及20条放射状快速路和高速公路联络线组成的环外快速路系统,作为中心城区与其外围城镇组团及中心城区外围各城镇组团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在海河南侧规划中心城区至滨海新区的津滨大道,与海滨大道相交,形成滨海新区“T”字形交通骨架。滨海新区核心区形成方格网状与自由式路网混合式的路网结构;中心城区其他组团道路大部分为方格网状路网结构,规划各组团的道路面积率不低于20%,道路网密度不低于6公里/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市民眼中那些老街的昨天与今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墙子河上曾架有16座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天:成津城服务业“主动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南京路,可以说是天津知名度最高的一条道路。“天津人没有不知道南京路的,可它的历史却不是人人皆知。”说起南京路,75岁高龄的邢大爷打开了话匣子,“首页
上十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下十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