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一经签署立刻在香港各界引发强烈反响。8日出版的香港各大报刊均在显著位置、大篇幅进行报道,并纷纷发表社论、社评热议协议的内容及其影响。舆论认为,协议包括了许多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对粤港合作赋予了新内涵,是粤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里程碑,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新发展。
香港《文汇报》在社评中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全面回顾粤港合作历程、深刻总结合作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抉择,是在新形势下保证“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和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战略决策。社评认为,香港只有融入珠三角地区,才能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的金融合作区域,也才能与广东携手打造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以及形成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一国两制”本来就应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互利共赢的格局,框架协议的签署为开创这一格局提供了良好平台。
《大公报》的社评说,协议的制定和签署具有多重深远意义。首先,去年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言要加强粤港合作,并提出了在这方面要有体制创新。香港融入珠三角以构建大珠三角经济体系,乃国家的长远地区发展战略一环,也是香港的最终经济归宿。无疑也将是“一国两制”在实践中深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突破。其次,协议将为落实“纲要”提供健全的框架和机制,让之前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他合作协议能在规范、法定的条件中得到全面统筹,并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从而成为全国发展蓝图的一部分。另外,协议还是全国以至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区域协作安排。
《香港经济日报》在社评中说,粤港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对香港意义重大,令香港正式取得搭乘国家经济发展的“高铁”车票。社评认为,框架协议在现代服务业、制造及科技创新等6方面都提出年度工作重点,香港各行业有具体的广东市场可开拓。同时,香港藉框架协议大力深化与广东合作,深耕广东此1亿人口市场后,便有丰厚根基,与广东一起将服务业辐射全国13亿人口市场。《信报》的社评认为,协议的签署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提升,香港服务业和广东制造业的优势将可互相配合发挥,也有助促进区域内人、货、信息、资金等的往来,两地并会构建区域环境和生态保护体系。社评说,粤港融合应该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发展。为了令粤港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市场,让人、货、信息、资金等可以自由流通,两地之间的关卡和阻隔应该愈少愈好;要“拆墙松绑”,政府的参与无可避免,但政府的功能应该维持在创造合作环境、减少无谓的人为障碍上。
《明报》的社评认为,如果粤港双方在框架协议有效期的10年内,能够完成11章50条款的内容,不但两地将更加紧密融合,经济上也会各自提升到新台阶,达致“粤港双赢、国家有利”的局面。社评认为,现在,香港经济发展要寻求新增长点,广东则在产业升级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有迫切性。近年内地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环境比较,不遑多让。这些主观需要和客观情势,都迫使粤港无可避免一定要合作,才有足够体积和体质应付竞争。但是时移势易,粤港主客观条件有了巨大而深刻变化,因此,新阶段的粤港合作要从既有模式另辟蹊径。框架协议体现了上述各种情况,所以,实际上它揭开了粤港合作新一页。
《星岛日报》在社评中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最为港人注目的,是以香港为金融龙头的两地合作,协议所提及其他方面的广泛合作,尤其是产业提升和缔造珠三角优质生活圈,蕴含的绿色发展机遇,也非常值得把握。无论在环境、医疗、养老、教育培训、应用工业设计、旅游、软件设计承包服务等方面,协议都提出多项构思,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就形容协议为各大门小门提供了钥匙。有了钥匙港人和港企在探寻发展机遇时,针对粤方的经济转型需求,找出双方互利的项目,应可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