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西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西藏旅游业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增长203.8%
2009-07-17


7月15日,漂流爱好者在拉萨河的支流上漂流。近年来,西藏探险旅游日益兴起,西藏首家漂流俱乐部白水漂流为来自国内外的漂流爱好者提供西藏漂流探险项目,成为西藏游新内容。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旅游局了解到,今年1—6月份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20.1万人次,同比增长251.6%;实现旅游总收入8.6亿余元,同比增长203.8%。

tujian.org

  “今年以来,全区旅游业恢复发展呈强劲态势,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月上升,形势喜人。”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孙永平在谈到全区上半年旅游总体形势时说,为了尽快掀起西藏旅游新高潮,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全区各级旅游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西藏旅游业又好又快地恢复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力推冬游西藏,确保旅游业恢复发展。今年全区旅游部门以“中国生态旅游年——大美西藏净土游”为主题,以“宣传促销”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冬游西藏宣传攻势。在冬游西藏活动实施中,自治区旅游局通过举办冬游西藏发布会、西藏冬季旅游座谈会、积极开展冬季旅游专项促销等多种形式加大冬游西藏促销力度。在加强旅游促销的同时,全区旅游部门还制定了详细的冬季旅游奖励政策。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去冬今春,全区旅游业实现了“淡季不淡”的目标,使全区旅游业在继2008年11月实现正增长之后,成功实现西藏旅游市场的止跌回升,重塑了全区文明、安全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促进节庆游,确保旅游业恢复发展。今年以来,全区旅游部门抓住节庆游商机,在节庆旅游的规划上充分挖掘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一次节庆旅游成为一次内容充实、特色鲜明的文化大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积极落实奖励、优惠政策,确保旅游业恢复发展。为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藏旅游观光,全区旅游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山南地区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为地区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林芝地区则向杭州发放了总价值108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挖掘旅游商品,提升全区旅游品质。自治区旅游局经过精心策划、认真筹备,举办了西藏首届旅游纪念品大赛。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培育西藏旅游纪念品品牌,提升西藏旅游纪念品品质,扩大西藏旅游纪念品市场份额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强化安全生产,确保旅游业安全有序发展。为维护全区安全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全区旅游部门联合其他部门积极开展各类旅游专项检查,全面检查各类旅游接待设备运行质量;对区内从事旅游经营业务的旅行社、门市部进行联合检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tujian.org

  在谈到下半年旅游工作重点时,孙永平告诉记者,全区将着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畅游西藏。孙永平满怀信心地说:“通过全区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下半年全区旅游业一定能乘势而上,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游客人数达到300万人次甚至超过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35亿元甚至超出这个数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西藏3年内拟建100家“职工书屋”
    ·西藏历史 《新闻简讯》清楚记载
    ·个体参保人员 养老保险今年月交580元
    ·西藏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立
    ·旧西藏统治者是西藏文化的保护者还是破坏者
    ·西藏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综述
    ·西藏名牌榜 消费者说了算
    ·山南农牧民积极投身春耕备耕活动
    ·西藏农业的变迁
    ·“牛”劲十足闯市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