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综述(下) |
2009-04-30 |
|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全区按照“依托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构建特色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形成了区域、城乡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跨入统筹协调发展的轨道。 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生产总值为1907.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4.2%,人均生产总值36375元,比2005年提高了9012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区的47.7%;实现工业增加值876亿元,占全区的62.7%。 乌昌一体化成效初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中心和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正在形成。 南疆石油天然气化工带逐步崛起,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07年,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化工带地区人均生产总值24621元,是全疆人均生产总值的1.45倍。 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6年至2007年,南疆三地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14%,高于同期全疆平均水平,有50.8万贫困人口越过低收入贫困线。 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逐步形成。已涌现出库尔勒、鄯善、库车等一批发展势头强劲的县(市),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区县域实现生产总值218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2.1%。出现了以产业为纽带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如乌昌一体化、库尉经济一体化等特色经济区域逐步形成。 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由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不断增强。由于重点实施了供水、供气、供热、供电、园林绿化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和经济集聚作用增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自治区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和清 洁生产,狠抓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环境局部呈现恢复和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各地州(市)政府分别签订了节能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利用其先进技术积极清理、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节能减排措施,2007年,累计消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及烟尘排放39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亿吨。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使新疆新增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率达88.6%。通过推行节能新技术,年累计节约能源约190万吨标准煤。 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新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82.5立方米降低到2007年的66.1立方米;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强,2006至2007年净增加耕地5.08万公顷;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原油和天然气生产提取和回收轻烃,云母、石灰石等尾矿利用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已见成效。塔河近期治理三大标志性工程已基本完工,流域水量调度系统已经初步形成,已成功向下游实施了九次应急输水;退耕还林工程预计三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82.39万亩,建设范围扩大到全疆94个县(市、区)。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65%,重点检测的1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有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2.4%。 在面临人口生育高峰的压力下,新疆继续推行“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出现过快增长,2006年和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94‰、11.78‰。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自治区从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出发,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使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各族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有效改善。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总体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已接近全面普及。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由2005年的87.7%提高到2007年的93.9%,预计2008年达到95%。 确立了“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双语”教学工作指导思想,2006—2008年6月,已有33万人次学前幼儿享受伙食补助和免费“双语”读本,4054名学前“双语”教师享受工资补贴。到2007年底,全区接受“双语”授课学生和“民考汉”学生64.95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27.33%,创历史最好水平。 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高中班办学成效显著。内高班在校生规模达到17065人;区内初中班由2004年的年招生人数3000人增加到目前的5000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3万人;2007年起举办区内高中班,两年招生1061人。 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模式。拓宽办学渠道,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年招生量2007年比2005年增长17.5%。以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为重点的高校建设不断加快,15所部属高校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11所本科高校。 积极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就业再就业制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06-2007两年累计86.52万人,预计2008年新增城镇就业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两年均为3.9%,2008年可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拓宽,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61.5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截至2007年底,全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贫困人数达到129.7万人。 全面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在13个地(州、市)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6月参保人数达39.5万人。全面普及新型农牧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8年6月,参合率达94.5%,人均筹资标准为100.28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 文化兴边战略有效推进,先进文化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非物质遗产保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维吾尔木卡姆》《江格尔》《玛纳斯》等47个项目列入了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人被授予国家级传承人称号。在文物相对比较集中的七大遗迹保护区全面开展了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工作;开展了东风工程免费赠阅出版物工作。 广播影视工作取得成效。“西新工程”第四期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开展了“电视进万家”活动,购买了1万台电视机赠送贫困农牧民;实施了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基本实现边远地区农牧民群众听到清晰的广播、看到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的目标,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公共体育事业积极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工程”,加强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6月,全区新增体育活动场地100多万平方米,累计惠及1782个行政村300多万农牧民。成功组织了自治区6名优秀运动健儿参加北京奥运会,并取得一银二铜的优异成绩。 公共安全得到加强。2007年,新疆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了4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了21.53%。 加快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建设,全区药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农牧区缺医少药、药品质量无保证的状况得到改善。 加强了应急管理的法制、体制和机制建设。建立了12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骨干队伍,15个地州市已开始建设市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逐步提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