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吃了20余颗口吐白沫 嘉兴男童贪食白果中毒险送命
2009-07-16

   浙江在线02月10日讯 昨晚7点40分,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一辆救护车在嘉兴市妇保院急诊室门口停住,一名男童被迅速抱下车送进了抢救室。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吃白果中毒了!”急救车上随车急救医生大喊。随即,市妇保院急诊室的医生、护士投入了紧张抢救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吃了20多颗白果3小时后口吐白沫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男童光着脚,下身只穿一条开裆内裤,上身穿着红色棉袄,人长得很壮实。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他大声呻吟着,不停地翻来覆去,并不时大声喊着“妈、妈”,其痛苦状令旁观者也感心疼。病床边,男童的父母和大伯用力握住他的手脚,生怕他的翻滚影响了医生的抢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抢救室外,一名自称是男童大姨的女子告诉记者,男童叫王嘉伟,快4周岁了。“我们老家在山东临沂,现在一家人都在余新打工,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这次我们从老家带了一些炒熟的白果过来,这孩子特别喜欢吃,前几天他就一口气吃了10多颗,不过没有问题。今天吃了20多颗,没想到就出事了。我们知道白果吃多了不好,所以平时都限制他吃,今天是他大伯看着,没有限制他,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着小嘉伟的不幸,女子很是神伤。她说,嘉伟吃白果大约是在下午3点,一开始并没有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嘉伟就开始吵闹起来,他妈妈还训斥他,以为他不乖。晚上6点左右,家人准备让嘉伟睡觉了,谁知他刚躺到床上,就口吐白沫,而且还抽搐起来。“看到这种情形,我们赶紧把他送到余新卫生院,初步检查后,医生让我们赶紧将孩子送到嘉兴市区的大医院来,后来120急救车就把嘉伟送到市妇保院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白果一定不能生吃吃熟的也不能过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白果又名银杏,带有甜味,可以煮或炒食,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等功效,但大量进食后会引起中毒。“因为白果内含有氢氰酸毒素,属于氰化物,毒性很强。一般中毒剂量为10~50颗。”负责救治小嘉伟的王医生告诉记者,小儿不宜吃白果,成人也不宜多吃,更不宜生吃。王医生还表示,白果中毒后将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引起功能障碍,同时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采访中,王医生反复对记者说,白果一定不能生吃,煮或炒熟后食用也不能过量,吃白果时一定要先去除果仁内绿色的胚。白果中毒的表现一般在吃白果后1~2小时内出现,潜伏期最长可达16小时。早期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物中常可发现白果的残渣。轻度中毒者1~2天内可以自愈;中毒较重者继而出现发烧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抽风、精神呆滞、肢体强直、皮肤和口唇颜色发紫、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瞳孔散大等,甚至引起呼吸困难或心跳减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抢救中,医生立即对小嘉伟实施了催吐、洗胃、导泻等一般解毒措施,还打了吊针。王医生说:“小嘉伟刚被送来时情况并不乐观,有生命危险,所幸抢救及时,抢救措施也都奏效,可以说是从鬼门关把他的命救回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金融危机下嘉兴副食品批发市场被迫裁员
    ·近年来衢州市开发区高端产业正快速崛起
    ·剩余年货成鸡肋?有人建议通过网络平台进行
    ·烟花炸碎六楼窗玻璃 徐先生:幸亏事发前窗
    ·衢州市不少电脑用户遭遇“D牛”木马病毒
    ·湖州:政府给农户拜大年 桑蚕农收到新春大
    ·创新养殖模式 田塘多品种混养亩效益逾三千
    ·普高招生三项考试同天举行 2月12日起网上报
    ·湖州国税部门借力优惠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定点医疗机构“三规范” 缓解群众“看病贵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