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4日讯
2009年,我们将迎来共和国六十华诞。60年,对于一个国家,发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金华的一个普通家庭,一位普通市民来说,亦是一段起伏变迁的生活故事。今天的故事就从穿越60年时空的七张“全家福”说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蒋群超,家住义乌绣湖住宅区,今年刚好60岁。一年前退居二线后,有更多的空闲时间陪伴自己年迈的父母与孩子们。蒋群超说,没有国来哪有家。同样,正是有一个个温馨美满的家庭“细胞”,我们的祖国“大家庭”才变得昌盛强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1张“全家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拍摄时间:1955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蒋群超的老家在义乌市苏溪镇蒋宅村,这一年,作为父亲第一个儿子的他才6岁(图中父亲抱着者)。母亲梳着双辫,父亲戴着列宁帽,两旁站着穿着新衣服的两位姐姐,大姐蒋月裳,11岁,二姐蒋月霞,9岁,两人都是少先队员。蒋群超的二弟蒋国超、三弟蒋海超的年龄则只有4岁和两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张照片是在当时苏溪镇上唯一的一家国有照相馆拍的,背景是一块有着延安宝塔图案的幕布,孩子的身前还有两只玩具兔。照片是染色的,这在当时还是非常少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照片看,应该说当时蒋群超的家庭虽然一家七口,但生活还是较一般农民家庭宽裕,这得益于他的父亲蒋志明是当时镇上工商联(后改为供销社)的一位文书。也就是说,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2张“全家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拍摄时间:196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晃过去了7年,蒋群超刚刚小学毕业,两位姐姐也变身为小姑娘,弟弟们也日渐长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父亲戴着一副眼镜,中山装口袋上插着两支钢笔,这在当时可是“学问”的象征。从一家人略显陈旧的穿着看,生活应该过得比较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蒋群超说,当时国家正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农村里很多人甚至吃不饱。父亲的工资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节约开支,大家的衣服就轮流着穿,比如大姐穿过的衣服两年后传给二姐,而他的两位弟弟也时常穿着他已不合身的衣服。他清楚记得当时吃野菜、挖树根的情景。缝缝补补、节节俭俭,一家人挺过了那段难忘时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3张“全家福” tujian.org
拍摄时间:1974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和前两张照片不同的是,这是一张从照相馆移师到自家房子的“全家福”。原本的两代人增加到了三代人,而且,一家人的笑脸更多了。父亲已近退休年龄,母亲也做了奶奶,大姐不仅有了丈夫,还生下了两个儿子。蒋群超在这一年也做了爸爸。而二姐则远嫁新疆,成了支援边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分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当时“文革”尚未结束,但随着五姐弟的长大,父母亲的心事也逐个卸下,更重要的是,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蒋家第一次在苏溪镇上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四间平房。这不,母亲还买来了十个花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