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义乌人才市场,一些大学生打着“零工资”口号求职。在人才市场上转了一圈,记者发现,像小吕这样求职心切而考虑接受短期“零工资”就业方式的大学生正在增加,他们大多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乾羽(教师):“零工资”是必要“实习”成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零工资”就业的实质是实习。从关系上讲,资方不需要给“就业者”发工资,办理各种保险,劳方也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这些作为一个劳动者可以享有的权利。从目的上讲,“就业者”的目的只是为了锻炼自己,获得行业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种行为不是实习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零工资”就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让那些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获得接近工作的机会,这种接近显然比远离要好得多。与失业相比,这种名义上的就业也算是一种次优选择。 tujian.org
判断一种事物是好是坏,需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思考,判断“零工资”就业也是这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叶祝颐(教师):“零工资”无关“知识贬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学生就业遭遇“寒冬”,愿意“零工资就业”除了金融风暴的影响外,实际上暴露出了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些积弊。 tujian.org
当前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人才浪费的问题突出。大学生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是由于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往往没有从事与其学历相适应的工作,坊间流传的“专科生、本科生干中专生的活,研究生抢专科生的饭碗”就是证明。大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并非简单的知识贬值问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是不争的事实,不仅本专科生规模大增,不少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还超过了本科生。大学生的数量是上去了,但是师资力量没有同步跟进,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读大学学不到真本事,这才把大学生逼到了“零工资就业”的墙角。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勇(记者):不必为“零工资”担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是“零工资”,其实这个词已经不为陌生,2003年就已经有大学生开始“零工资”求职了。而毕业于那年的笔者就有一位同学在当年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如今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已经成为所里的律师骨干。因此面对“低起薪时代”的到来,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不必过于担忧。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