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市民五年后再度上书呼吁尽快修缮大佛寺遗迹群 |
2009-07-23 |
|
|
浙江在线04月16日讯
从北山路靠近断桥的一处石阶拾级而上,步行不消两分钟,便可见到隐匿于宝石山南麓的一遗迹群——“大佛寺”。
tujian.org
这里,是见证杭州“诞生”的最早地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如今,大佛寺已破败不堪,“大佛头”被民房遮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启动,在铁路部门工作的工程师谭启晓保护“大佛寺”遗迹群的提议,得到了市委书记王国平的批示,有关方面承诺对其进行修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然而,五年过去了,大佛寺改变不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老百姓的声音 tujian.org
热心市民再度上书呼吁修整大佛寺遗迹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日,在茶叶博物馆工作的陈珲女士,写了一份《关于吁请政府妥善保护并加快整修杭州宝石山古大佛寺文物遗迹群的民间报告》,呼吁保护、修整大佛寺遗迹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给书记、市长、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各寄了一份。”陈珲说。 tujian.org
在报告中,陈珲提到了三个问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佛寺主建筑破坏不堪:大佛寺是已被定为市级文保单位的“大石佛院造像”的历史相连部分,市政府承诺修缮。但有关部门仅粉饰了临北山路的山门,大佛寺主建筑已破败不堪。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保标示石碑语焉不详:“大石佛院造像”应为“北宋大石佛造像”;“相传此处为秦始皇缆船石所在”应为“此石相传原是秦始皇缆船石”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佛头”被民房遮挡:“东壁的五尊摩崖造像”和“大佛头”一样被遮挡,游客很难找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珲认为,古“大佛寺”应由“大石佛造像及大石佛院”、“大佛寺”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大石佛院”是盖在“大石佛”头上,用来给大佛遮风挡雨的。
tujian.org
一座寺庙有三块御碑实在不多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陈珲女士介绍,记者联系到了工程师谭启晓老先生。五年前,他提议保护大佛寺,经市委书记王国平批示后,相关部门公开作出了修缮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谭老与大佛寺的缘分,要追溯到1966年。他在一堆待焚的旧书中,发现了一本清代宣统年间拍摄的《西湖风景》,里面就有大佛寺的照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身为杭州人的我,怎么从没听说过大佛寺?”谭老很惊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74年,谭老从外地调回杭州工作。碰巧单位就在宝石山下北山街旁,偶然间,他看到了“大佛头”。此后,他常来探望大佛,并留意收集史料。上世纪80年代,他目睹大佛被民居湮没,年久失修,无人问津,便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在一次考察时,他为避雨躲进一间厢房,结果在白墙上,意外发现了几块灰色。
tujian.org
“我用钥匙刮了刮,看到个‘御’字。”谭老来了劲,“我刮了一整天。”终于找到了三块乾隆皇帝游览大佛寺后,留下的御题石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连续三次游览大佛寺,每次都写诗刻碑。”谭老说,“一座寺庙里有三块完整的御碑,实在是不多见!”
tujian.org
谭老和陈珲现在很担心,相比其他文物,这几块碑刻无人看管,很容易被破坏和盗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1年,谭老的课题“北宋大佛头古迹值得整修”被上报省、市领导,当时领导作出了批示,要求认真保护好大佛寺遗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大佛寺(秦缆石)要修复待开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4月,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批示:“谭启晓同志的提议值得重视。”并嘱托有关负责人进行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给谭老的信中说:“……大石佛寺作为本次规划的一级文保点,要进行严格的保护……将搬迁住户,对大石佛寺的建筑、大殿遗址以及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力求再现历史上大石佛寺的整体风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谭老认为,“再现历史上大石佛寺的整体风貌”的意思是说,起码要对大殿进行修缮,不让摩崖造像再受风吹日晒雨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此,他丈量了寺庙的面积,绘制了平面图。他还专程考察省内诸如新昌的大佛,研究各地对石佛的保护。然而,昨天接受采访时,谭老说:“五年了,还是老样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年了,还是老样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佛寺的现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湮没民间少人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北山路27号。走上一座呈等腰梯形的对斜双面石阶,阶旁有个“大佛寺”指示牌。拾级而上,是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平台南侧,有一块巨大的通体布满方形的榫眼岩石,约有11米高,面朝西湖,背对宝石一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发现,这就是大佛。石佛是半身像,虽年久失修,但轮廓依然清晰。面部特征虽已无法辨识,但从侧面远观,仍能指出五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石佛背后平台上,有两块文保标示石碑。一块刻着“杭州市市级文保单位,大石佛院造像,杭州市人民政府,二〇〇〇年七月九日公布”字样。另一块刻着“大佛寺”及景点中英文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石佛肩上,散布着垃圾和电线,基座的缝隙里长满了植物。整座佛像被北山路27号围在院子里,记者上前叫门,无人应。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三块乾隆御碑,则在大佛隔壁的院子里。这里是民居,有人在墙上写了“游客止步”。住在这里的居民,多半摆摊卖煮玉米、豆腐干和矿泉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大殿的院墙上,三块御碑完整地镶嵌在一大堆电表、报箱和电线等杂物后面,地上堆满了垃圾。重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大佛寺残存建筑,原有格局早已被各式建筑分割得支离破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注意到,木柱间遍布着电线,很杂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在宝石一弄的尽头,是一长片摩崖造像。佛像多半被损毁,剩下的佛龛,也正经受着流水的侵蚀。即便是昨天这样的艳阳天,造像上的滴水也没停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什么至今未得到修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2004年政府作出承诺算起,五年过去了,为什么大佛寺未得到修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文物处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从整体上来说都很顺利,但就是在大佛寺这里遇到了难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动迁居民出了问题!”居住在大佛寺周边的,原有55户居民,现在搬出近30户,剩下的由于住房产权等种种原因,一直无法迁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样的情况下,管委会规划中的测绘和勘察都无法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大佛寺日常维护。主要体现在对遗迹群进行巡查。“在雨天,巡查会更勤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民居,既有铁路部门的宿舍,也有房管所的公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居民们说,之所以还住在这里,一是因为喜欢西湖边的生活,不想搬;二是他们有些人靠在景区里卖食品等度日,搬出去就断了生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佛寺的前世今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唐代陆羽在《武林山记》记载:“自钱塘门至秦王缆船石,俗呼西石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吴越国王在此兴建僧院。后寺院屡建屡毁,现存弥勒院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重建木结构建筑。寺院东部现存半身石佛残迹,东壁的5尊摩崖造像、明代题刻及清代乾隆皇帝题诗遗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了宋代宣和年间,有个法号思净的僧人,发誓要将年少时常玩耍的“秦皇缆船石”凿刻成弥勒佛像,于是年复一年挥锤凿石。到他晚年时已凿成半身弥勒像。杭人俗称“大佛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父老相传云,此乃秦始皇系缆石。其时皆浙江耳,初无西湖之名。始皇将登会稽,为风浪所阻,故泊舟此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秦皇缆船石”见证了西湖从海湾变成湖泊,杭城沧海桑田几千年的历史,堪称杭城最早地标之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