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4月16日讯“滴答、滴答”,11分05秒,就是一次心脏换瓣手术的关键时间;36分00秒,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的关键时间……正是在这样一次次与死神争抢时间的搏斗中,浙医一院心脏中心主任倪一鸣挽救了一位又一位患者的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天,凭着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倪一鸣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颁奖仪式上,为我省首次捧回了这一代表我国心血管外科最高水平的大红奖状。在全国,今年只有五位专家获此殊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手术不快不行,多一分钟病人就多一分危险。”倪一鸣说,心脏与肺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两个器官,它们主导着人体的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手术时间越长,代替心肺功能的人工呼吸机和人工心肺机用得越久,病人死在手术台上的危险性就越大。而即使手术成功了,手术后内脏功能恢复也会越慢,给病人的伤害也就越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正因为如此,手术速度快慢也成了衡量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比如给心脏换瓣膜,30分钟以内完成的是熟练工,20分钟以内是一流高手,时间越短水平越高。”而倪一鸣创造的11分05秒的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纪录,被国外同行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1983年从原浙江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医生起,倪一鸣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心脏开刀水平,使病人损伤降到最低,以最好的手术质量解决病人的病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7年,31岁的倪一鸣被浙医一院公派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学习一年,这里有欧洲著名的心血外科中心。在两位指导老师——《欧洲心血外科》杂志前任主编Turina(图林纳)和现任主编Von Segesser(范塞格瑟)的悉心指导下,倪一鸣如鱼得水,当年成为了该校唯一一位走上手术台主刀位置的进修生。8年之后,他又在这里成为了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到浙医一院后,倪一鸣立即带领科室成员开展手术攻关。借鉴国外经验,倪一鸣知道,只有标准化才能缩短手术时间。为此,他和同事们一遍遍地研讨制定手术标准,手术夹针怎样拿捏,手术缝合如何打结,甚至连助手何时递手术刀具都要反复试验讨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1999年,他主持完成的首例“换心”(心脏移植)术,手术时间只用了36分钟时间,患者至今仍然活着,而且生活质量良好。2000年,他又在我省首次成功进行了“换心换肺”的心肺联合移植术。而今天,他主持的心脏换瓣手术时间,更是从20年前的40分钟缩短到了12分钟以内。但他的快,绝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快得可靠、安全。 tujian.org
在许多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每周一般只开2台手术,而已是心脏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的倪一鸣最多时一天开5台。20多年来,他主刀完成的各类心脏大血管及普胸手术数在全省遥遥领先,成了当之无愧的“浙江心脏外科一把刀”。因为他和同事们的一起努力,浙医一院的心胸外科手术成功率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