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长庆街道御跸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为2000多个居民家庭建立了健康档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有一个关键词——医药信息共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独有偶,美国总统奥巴马正积极推进一项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个被称为“IT救市”的方案中有一个焦点,推行健康档案电子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件大家非常关注的事情,杭州也要开始尝试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将选取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对其现有网络进行系统改造,统一健康档案的标识、目录索引、数据采集方式。实现试点所辖社区卫生管理系统的数据集中存储,同一平台上展示,即使原本存放在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静态档案“流动”起来,诊疗资源共享。

tujian.org

  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到上城区某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看过病,做过检查、开过药,那么,如果换到下城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那里的医生只需点点鼠标,就能知道你的病史、近期身体报告,一定程度上免去患者重复检查、浪费金钱、遗漏病情之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闻助读

tujian.org

  国内社区卫生服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信息化探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我国将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同时将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东城区:建立区级社区居民电子档案数据中心,辖区内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诊疗信息、社区全科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等,中心都能够实时调阅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海闵行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网络和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的全覆盖对接。居民在任何一家辖区内社区服务中心看过病,或者接受过任何一位社区医生的上门随访,其电子健康档案就会即刻被刷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深圳市:将原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机版的信息系统统一转换成网络版。目前将3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信息上传到该市卫生局信息中心的数据中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四成健康档案常年“沉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2年起,杭州市开始为居民健康建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健康档案一开始以纸制版的形式登记,随后逐步上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2004年来,杭州市已投入近1000万用于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目前,城区共有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以录入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等资料的单机信息系统,少数开始了小范围联网。初步实现健康档案电子化,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的社区信息化管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这种健康档案覆盖率达60%-85%,记录了户主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资料,既往病史、主要问题目录,如登记人血压、B超等近期报告,以及登记者的行为习惯、生活细节问题,如是否有吸烟史,饮食习惯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社区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件实事工程,一定程度上便于医疗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但目前这类档案的更新频率不高,约有四成的档案常年处于‘沉睡’状态,需要被唤醒。”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

tujian.org

  是什么原因造成健康档案“沉睡”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走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查找“病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网络不通大夫看病先翻病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网络不通,是健康档案‘动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午10:30,浙大御跸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师潘雪凤正在坐诊,不到半个小时,已有10多个居民来就诊。每诊断完一个患者,她便熟练地把患者当日的血压、心跳以及近况输入电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她所在的服务站,负责2538户7414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这里,80%居民拥有一本浅蓝色的小册子——健康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服务站二楼靠墙的大柜子上,满满地堆放着这样的蓝色小册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在电脑上的操作,就是对档案的更新。但这类信息的共享范围只局限在所辖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而病人是流动的,他们可以选择城北的医生、也可以选择城南的医生。”潘雪凤说,据不完全统计,在社区2500份档案中,1000多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档案更新频繁,有的能做到3天更新一次,但有近1000份档案“原地不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这部分档案的主人来看病,特别是遇到手术后,或大病后的保健、康复诊疗,问题就来了。他们去过什么医院?用过哪些药?用药剂量又是多少?” tujian.org

  这位社区医生坦言,因为档案中看不到患者的诊疗记录,任何一个细节都要反复确认。很多时候,为了对症下药,不得不要求病人带着以前就诊的病历卡、缴费明细单来看病,一页一页翻病历,看病人的就诊记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很健康4年没更新过一次

tujian.org

  登记了档案,但由于平时就诊不到所在社区,档案很少更新,甚至一次也没有更新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档案“沉睡”的另一原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健康档案?好像4年前登记过。一来,单位每年都组织到大医院体检,没养成去社区的习惯。二来如果一生病就去社区‘报备’,感觉也有些奇怪。”在被问到是否接受过健康登记时,家住江干区的小邱想了很久。他说,2005年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健康登记过,但几年下来,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次也没去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社区医生说,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tujian.org

  “许多年轻人的观念没有改变,对健康档案并不重视。”拱墅区半道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于医生说,她所在的社区有3000户家庭,一半以上建立档案,其中,约900份涉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老年人,经常随访并更新,但有600多份常年处于“沉睡”状态,它们的主人,大多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在服务站看到,该社区一份年轻夫妻2006年12月建的档案,至今还是建档时的健康数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有向年轻人蔓延的趋势,随时更新健康信息,了解身体状况非常重要。”大关上塘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裘霞敏说,如果体检后没有查出重大疾病,一般人很少关心体检结果。其实,每次体检项目中的指标如果保留起来,可以看出你的身体变化趋势,做好调理和预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的隐私为什么要告诉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患病情况告诉了社区医生,邻居会不会都知道我得病了?因担心隐私泄露,许多居民对健康档案说“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一次,一位居民来看病,我建议她建档案便于定期检查,可对方不但拒绝透露家庭住址,还命令我撕掉填上她姓名的那页纸,最终引发争执叫来110。”说起这样的情况,拱墅区半道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于医生一肚子苦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她说,社区服务站会定期打电话为居民建档案,并询问近况,但一些居民不是态度冷漠,就是随意敷衍几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先社区后大医院“全人全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杭州将选择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对其现有网络进行系统改造。将统一健康档案的标识、目录索引、数据采集方式,实现试点所辖社区卫生管理系统数据的集中存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让存放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静态档案“流动”起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试点中,会考虑到市民担心的许多顾虑。比如隐私泄露问题,系统将设置浏览权限,不是所有信息使用者都能看到。”该负责人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步,通过3—5年内的努力,全市基本建成标准统一、系统安全、应用便捷的市、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级社区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并尝试开发市、省医院接口,实现患者主要检查报告或病史资料等信息互通,市、区卫生部门、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远景的设想是,个性化服务,全人全程诊疗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健康档案“跟”人走,系统将录入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健康疾病情况,并随着每次的看病、家访及时更新,实现健康档案的完全电子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医改:医药信息共享 近四成"沉睡"健康档案需唤醒
2009-07-23
     相关链接
    ·领取“双色球”515万奖金的居然不是中奖者
    ·电动遮牌牌照架 高速公路上变“魔术”
    ·几十万分之一的稀有血找到了 宝宝有救了!
    ·这个小偷专偷老宅 这六扇门曾有人开价每扇1
    ·杭州医院发热门诊量攀升 感冒发热不能轻视
    ·浙江大学生就业成功率低 猫鼠博弈越来越严
    ·六年级学生的妈妈来送裤子 上课想便便憋出
    ·一个月身价又飙升了20% 小沈阳要来杭州演了
    ·自主品牌车全国占有率重夺第一 在浙江市场
    ·与1.6排量抢市场 大排量纷纷贴补购置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