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首届全民饮茶日昨在杭举行 今后每年都会有
2009-07-23

  西湖涌金门这里有家茶馆藕香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印象深刻,因为茶馆里的对联,是选了苏东坡两句诗集成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仔细品读,韵味悠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旭烽说:“今天的杭州,就像一个最大的茶馆,西湖水就是一池芬芳清茶水,佳人佳茗,文人雅士举杯共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上午,由杭州市委、市政府与8家“国字号”茶机构联合主办的首届全民饮茶日在杭州举行。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宣布活动启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等领导专家出席。

tujian.org

  把昨天定为饮茶日,有个特殊原因,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谷雨前后,是绿茶采摘的旺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说:“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全民饮茶日选在杭州举办,因为这个城市有着8000年文明史,有众多国字号的茶机构,有享誉海外的龙井;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项活动,弘扬中华茶文化、倡导健康饮茶、让茶为国饮深入人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开始,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杭州都会举办“全民饮茶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主办方还在全市部分学校、社区、办公楼、景区等100余个活动点,向市民和游客推出免费赠茶水、茶具、说茶、学茶等活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喝茶是雅俗共赏的事情,没有懂与不懂。但有兴趣了解一下茶文化,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知识。”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机会难得,我挑了4个和茶有关的小问题,请现场专家作了简要回答,供大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喝茶可以解酒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答:可以,茶叶有利尿的作用,能帮助酒精迅速排出体外;但茶叶也会使人兴奋,心肾不好的,最好不要喝茶解酒,浓茶也不建议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茶也会喝醉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答:会,特别是空腹的时候,人的血糖本来就低,茶中有复合多糖等,喝了以后,人的血糖会更低,从而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有点像喝醉酒,我们习惯叫“醉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喝茶会不会影响牙齿洁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答:如果长期喝浓茶,茶叶中的多酚类氧化物会附着于牙表面,这时再不刷牙,确实会使牙齿逐渐变黄,如果再加上吸烟,黄化会加剧; tujian.org

  但是,一般饮茶者,只要不抽烟,早晚两次刷牙,基本不会影响牙齿洁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问:饭后马上喝茶好吗? tujian.org

  答:《红楼梦》里,黛玉第一次和贾母吃饭,饭毕,看到丫鬟捧上茶来,想起父亲平日教导: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黛玉父亲的教导有道理,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融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会引起人体缺铁。正确的做法是餐后过一小时左右再喝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领取“双色球”515万奖金的居然不是中奖者
    ·电动遮牌牌照架 高速公路上变“魔术”
    ·几十万分之一的稀有血找到了 宝宝有救了!
    ·这个小偷专偷老宅 这六扇门曾有人开价每扇1
    ·杭州医院发热门诊量攀升 感冒发热不能轻视
    ·浙江大学生就业成功率低 猫鼠博弈越来越严
    ·六年级学生的妈妈来送裤子 上课想便便憋出
    ·一个月身价又飙升了20% 小沈阳要来杭州演了
    ·自主品牌车全国占有率重夺第一 在浙江市场
    ·与1.6排量抢市场 大排量纷纷贴补购置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