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玉银午餐时要喝罐红牛,保证下午工作的体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浙江在线04月24日讯
“同样是网上发帖向政府提意见,河南的王帅被跨省追捕、关了8天,我却得到县长的亲自回复,让我更爱我的家乡。”昨天,在义乌打工的贵州德江人张玉银说起这话,有些自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初,张玉银从老家来到义乌。经过5年的努力,28岁的他已是义乌家红饰品厂的厂长,管着100多位员工,月薪4000元。 tujian.org
昨天下午,张玉银向记者讲起了他在网上“为民请命”的经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帖投诉家乡公路问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腊月,张玉银回老家德江县荆角乡过年,发现通村公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老家地理位置偏。2006年,交通局修了一条长12公里的公路,使沿途3个村的7000多名村民受益。”张玉银说。路刚通的时候,大家欢天喜地,可随后就发现,这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是泥路,一下雨,农用车被困上两三天是常有的事,摩托车翻车事故也频频发生。再加上没人维护,整条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到义乌后,张玉银于2009年3月31日写了一个帖子《新角乡村公路事故频发》,发到德江县政府网站上,还举了很多村民的遭遇说明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之后网友跟帖也表示,希望能把“村村通”泥路变成柏油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1日,张玉银接到德江县信访局回复,称他反映的情况在该县各乡镇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县里一年修了很多路,新角村的路暂时没实质解决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玉银不满意这样的回答,觉得是敷衍。4月2日,他又发了一个帖子到铜仁行署网站的“互动社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题为《如此草率对待百姓民声》的帖子里,他指出德江县信访局没有去实地调查的做法,是一种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再次发帖责问信访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完第2篇帖子后,张玉银发现原来发的第一个帖子被删除了。于是他打电话到德江县信访局询问情况。 tujian.org
“对方问我为什么关注此事,是哪里人?当时我害怕被报复,说自己是四川人。对方大概听出我的口音,问我是不是荆角乡人。我就挂断了电话。”张玉银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3日,张玉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50多岁的父亲焦急地问:“你有没有在外边干违法的事?县里在查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一天,张玉银又接到好几个关于此事的电话,大部分是陌生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联系方式?张玉银想起在网站注册时,留了真名、地址和手机号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气愤之下,张玉银又发了一个帖子——《信访局如此胆大枉法,谁还敢在县长信箱留言》,发到德江人民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帖子里写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假如家人因此事而遭报复,以后谁还敢给县长反映情况呢?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县长回邮件称将修整公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10日,正在工作的张玉银忽然收到电子邮件,落款是德江县县长夏虹。信上感谢他对家乡的关心,批评了信访局的做法,并提出马上修整公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没多久,他又接到夏虹打来的电话,称由于信访局工作疏忽,对帖子处理不当,给张玉银造成心理伤害,对此表示歉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夏虹。他一听说采访这事,就在那头笑开了:“张玉银虽然在外务工,却关心家乡,上网发帖反映问题,出发点很好,应该得到尊重。” tujian.org
夏虹告诉记者,他们县有10万人在外打工,给老家贡献了不少才智,他们还推出“引凤还巢”政策提速县域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义乌打工,使他更有社会责任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昨天下午,张玉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义乌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使他不仅找到理想的工作,也学到了更多,“在义乌这些年的历练,周围的人和事,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社会责任心,我过得好了,也更关心家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玉银2000年7月高中毕业后南下打工,2004年来到义乌发展。“刚来义乌时,特别担心被这座城市排斥,不过马上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是个充满创业精神的城市。我和女友打算在这里买房、结婚、生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平时,张玉银就喜欢上网,但发这些帖子时,父母、女友都不知道。他说他之前也有过顾虑,不希望牵扯到家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个帖子,有这样好的回应,让不少网友赞赏他的较真,更佩服他的勇气。之后还有网友发帖希望德江县政府从这一事件出发,考虑更多乡村公路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