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高晓东做客《阳光重庆》时,有市民问,作为一个年轻的直辖市,为何“黑车”现象难以根治?高晓东对此没有回避,坦承“黑车”问题是城市面临的普遍性管理难题。
高晓东说,“黑车”的成因比较复杂。偷逃国家税费、获取高额利润,是“黑车”产生的直接原因。从专项整治行动来看,非法营运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有农村失地农民、库区移民、城市下岗工人,生活确实困难。“市政府在整治中不是简单的打击、处罚,而是寻求长效解决机制。比如,加快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道路运输市场竞争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管齐下,一定能治愈‘黑车’这个流动的城市牛皮癣。”
高晓东说,针对从事非法营运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在前阶段已对6.6万名享受低保的残疾人每月增发了20元低保费的基础上,又通过兴办福利企业、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方式,让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安置就业。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643名机动车非法营运人员进行了就业帮扶,成功帮助就业547人。(记者 赵君辉)
从治“黑车”看人性化执法
编后
法律无情,人有情。
人性化执法,给被执法者指明了出路。
治理黑车,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从的哥方面看,城市中绝大多数的哥的收入上升了,而且的哥的反映是“现在黑车少多了,交警执法也文明多了,特别是柔性执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
从“黑车”方面看,虽有1307人因开“黑车”被拘留,但针对从事非法营运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政府采取每月增发低保费、兴办福利企业、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方式,成功帮助547名机动车非法营运人员就业。整治违法,疏通善后,人性化的执法受到的哥和客运企业的认可、拥护。樊永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