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懂事的冬冬为妈妈擦去眼角的泪花。 本报记者 杨新宇 摄
|
苦命少年13年粒米未进
“如果我走了,帮我把器官捐了”
昨天,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冬冬躺在病床上,又瘦又小,即使是盖着厚厚的被子,仍然是小小的一个,看上去怎么也不像是一个已经16岁的孩子,昨天他刚称了体重,1米3的身高只有25公斤。
“我这个娃儿,命苦。”妈妈闫小敏一说起儿子,眼泪决堤而下。按照冬冬妈妈的说法,儿子从来没有感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
3岁时办家家酒
一口喝下烧碱
3岁之前,冬冬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然而3岁时的一场意外,彻底扭转了他的人生。
“那个时候娃娃小,和邻居几个娃娃在门口办家家酒。”那段痛苦的回忆,一直深深埋藏在闫小敏的心里。13年前,冬冬的家在江津区偏远的农村,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儿,两个五六岁的男娃娃从路边捡来一个啤酒瓶,把瓶子里面的水倒在几个孩子的杯子里。
几个大点的娃娃知道过家家,就煞有其事地假装喝,不懂事的冬冬真的以为是好喝的饮料,一口把瓶子里的水咽了下去。
“我听到别人在喊,慌忙跑过去一看,娃儿都吐了一地。”冬冬痛得满地打滚,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喂药药!”闫小敏和家人赶紧抱着孩子,连同地上的啤酒瓶一起送到了医院。当时虽然着急,但是闫小敏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她永远也不敢想象的一步。
“当时在医院,我才晓得喝的是烧碱。”全家人都蒙了。当年的医疗条件有限,冬冬的食道被烧伤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食道狭窄,食道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扩张,吃不下任何东西。
13年粒米未进
顽强读到初一
“长恁个大,基本上没吃过啥子东西。”闫小敏说,儿子连东西都很少吃,更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
从3岁到6岁,整整3年,冬冬除了输液之外没有吃过任何东西。之后冬冬的家人带着他四处求医,断断续续进行过多次手术。6岁开始,冬冬才开始逐步进食流食,他的饮食只有3种:牛奶、豆浆、汤。
“饿啊,也没有用。”冬冬也会饿,他太饿了有时候忍不住偷偷会吃一点肉,但因为食道没有扩张能力,很快就会反胃吐出来。“吐的过程很难受,我看到起都觉得造孽得很。”这样的生活,不光是严重影响了冬冬的身体,更影响了他的学习。冬冬8岁才进入幼儿园学习,16岁才开始读初一。
虽然没有办法学习,也没有办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冬冬却明显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妈妈,我活得好辛苦哦。”这句冬冬经常会说的话,一句句刺在闫小敏的心里,痛得当妈的心如刀绞。
做爸妈的工作
“帮我把器官捐了”
闫小敏知道儿子辛苦,为了能够让儿子尽快脱离痛苦,她先后带着儿子在不同的地方做了4次手术,痛苦的日子让冬冬对生活无法燃起希望。
上个月,冬冬病情加重,又一次连流食都没有办法喝下去。冬冬第一次做起了爸爸妈妈的思想工作。闫小敏至今都记得那天的情形,没有任何征兆,冬冬突然对她说:“妈妈,如果我走了,你帮我把器官捐出去嘛。”
冬冬对妈妈说,他不想再拖累爸爸妈妈了,他如果走了,妈妈看到留给别的小朋友的眼睛,等于看到自己一样。
冬冬说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后,愿意把自己的眼角膜、肝脏、肾脏全部捐献出去。这个决定出乎闫小敏两口子的意料,担心儿子会轻生,两口子连眼睛都不敢眨,硬是守了儿子整整一个星期。
“我把该说的、该劝的都说完了,口水都说干了。”闫小敏再次流泪了。她告诉儿子,他只要留在这个世界上,哪怕一天:“我们这个家都是完整的,他一走,我们这个家还能算是一个家吗?”
再次手术
冬冬能喝稀饭了
为了让儿子活下去,解除他的痛苦,1月初,闫小敏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将儿子送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经过检查,心胸外科主治医生李勇刚发现,由于做了多次手术,冬冬的食道里有很多疤痕,要再做手术,难度相当大。
10日,李勇刚医生为他做了食道结肠吻合手术,截取结肠代替食道工作。手术后到昨天,冬冬已经可以进食稀饭了。但这并不代表冬冬就已经好起来了,未来他还要进行多次食道扩张手术。这至少让闫小敏沉重的心情燃起一丝希望:“我支持娃娃的想法,但是我更希望一家人能够健康地生活在一起。”
本报记者 柳姗姗 实习生 杨博
13年前,江津的3岁男孩冬冬,在玩过家家酒时,意外喝下烧碱烧毁了整个食道,之后的13年他一直靠输液、喝牛奶等维持自己的生命。
生命之光,在这个少年身上忽明忽暗。当死亡一次次逼近他时,冬冬为自己立下了遗嘱:“妈妈,如果我走了,把身上好的器官,捐给其他小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