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铁矿乡“6·5”特大灾害,对各个参战抢险部门来说,不仅条件艰苦,而且责任重大。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场特殊的考验。
保畅通,主城交警驰援
通往灾害现场的道路有30公里机耕道,被交警们称为鸡肠小道。“6·5”灾害处置中,保证30公里鸡肠小道的畅通,成为令公安交警部门最头疼的事。
灾情发生后,武隆、南川和交警总队特勤支队的交警首先接到指令赶往现场。然而,由于机耕道通行能力极差,救援车辆行进缓慢,现场疏导的交警明显不足。
灾害发生的当晚12时许,来自交警总队直属支队和涪陵、长寿等地的交警共计170余人和32台警车在乐村集结完毕,被分派到各主要路段和路口,24小时组织疏导交通。
与此同时,我市公安部门还承担起了现场维持秩序、看护重点部位、提供警戒等多项任务,特别是警用直升机,不仅为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提供导航,还通过航拍为抢险救援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国土资源部专家根据航拍资料测算,山体垮塌约1200万立方米,从而否定了山体垮塌约350万立方米的初次估算。
不通水,成最大难题
“前线抢险人员的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是我们保证的重点。”16日,武隆卫生局局长杨光明通报,他们已为2150名仍在前线参加抢险救援的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专家和其他技术施工人员每人准备了一个“健康小药包”,里面有藿香正气液、仁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
市卫生局的任务是,在统一调度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还要全力救治8名伤员,并保证前线抢险人员的身体健康。
灾害发生后,铁矿乡场镇至今未通水,前线2000多人的饮食安全和防疫成了最大问题。卫生部门共抽调了31名卫生防疫人员赶赴灾害处置现场,组织消杀和水质监测。同时,在现场设立了3个医疗点接诊病人。
截至16日,医疗点已累计诊治病人830人次,大多为患感冒的救援人员。到目前为止,灾害处置现场无一起食物中毒、疫情发生。
第一时间拿出危岩报告
灾害现场危岩垮塌不断,让人不得不为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危担心:悬在头上的隐患有多大,该怎样解除。
一份《关于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崩滑体排查基本情况的报告》显示,目前,有4大滑坡残体对抢险救援造成极大威胁。国土地质部门采取专业监测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危岩进行监测。同时还制定了爆破排危方案。
“这些都是专家们不分昼夜连续监测、分析论证的结果。”市地勘局局长周时洪说,灾害发生后,我市地质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抢险救援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记者 余 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