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包括:建立交,增停车位,车辆分时分线路限行
还可利用通过江北商圈的3条轨道线路分流人流
江北区观音桥商圈将新增上千个路面停车位,还将启动商圈南立交工程和北立交工程,分流过境车辆。昨日,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说,江北区政府将采取系列措施,彻底缓解观音桥商圈拥堵问题。
文天平说,由于观音桥商圈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导致观音桥环道、北城天街及洋河片区,在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四的下午5点至7点,及星期五到星期天的下午2点到晚上8点,交通拥堵情况比较突出。
针对这一情况,在高峰时段,江北商圈辖区内将有50%以上的警力上路,指挥疏导车流。本月内,洋河片区、塔坪片区单向交通组织将全面实施,以最大限度缓解商圈周边交通压力。
同时,江北区政府还将对进入观音桥商圈的车辆实行分时段、分线路、分车型限制通行,并结合道路白改黑工程,为商圈增加千个停车位。
将建南北立交分流
如何彻底缓解拥堵?文天平说,江北区政府已制定观音桥商圈交通综合改善规划,提出“九横五纵”的目标,建起立体交通体系,彻底缓解该区域拥堵问题。
在规划中,江北区政府将启动观音桥商圈南立交工程和北立交工程,争取分流环道40%的过境车辆。
于今年完成的世纪新都片区“一卡通”工程收效明显,使该地区交通畅达度提高了30%。下阶段江北区计划连通和整合重百、绿云尚都、北城天街片区的地下停车位,并实行“一卡通”管理。
除此之外,江北区还将利用通过商圈的轨道三号线、六号线和九号线,降低车辆的通行量。2011年年底,轨道三号线将建成通车,目前,观音桥商圈正在加强与轨道车站的连接,提高这一区域内轨道交通的利用率。
南北两立交可分流4成车辆
横跨商圈,作用相当于分流道;方案已报规划部门,最快明年启动
对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天平提到的观音桥南、北立交,昨日记者采访了江北观音桥商圈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商圈北立交拟建于小天鹅宾馆附近、商圈南立交拟建于华唐路,为四成的过境车辆分流,目前方案已报规划部门。
观音桥环道转不动
观音桥商圈属于主城区“五大商圈”,已经成为人气最旺盛的商圈之一。北城天街、远东百货、香港城、茂业百货、新世纪百货、新世界百货等商场林立,未来国际、红鼎国际、金源大饭店等写字楼、饭店、公寓,出入商圈的行人、车辆非常多。
人气旺了,观音桥商圈环道也越来越“转不动”,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昨日8点30分左右的早高峰时,记者在观音桥环道看到,江北中医院至阳光城沿线,几个车站的公交车都停成了长龙,而出租车、社会车辆行进缓慢,有时走完这短短两三百米,需要近十分钟。
一位的哥感触很深:“环道是转进来就难转出去,特别是早晚高峰和周末,一说走环道就头痛。”
缺乏东西向分流道
江北观音桥商圈办副主任王世国分析了造成环道拥堵的三个原因。“观音桥商圈环道有单向四车道,本身并不窄,但下穿道也有双向四车道,车辆一旦从环道进入原海关、红旗河沟沿线,就骤然变成两车道,势必形成“瓶颈”;反方向从环道到华新街,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不是环道堵车,是两端有“瓶颈”形成拥堵。
二是过境车辆没有有效分流。虽然目前有鲤鱼池大道、观音桥下穿道、华新分流道三条分流道,但都是南北向的分流道,商圈缺乏东西向的分流道。据调查,过境车辆占总量35-40%。
三是商圈环道上公交车线路重复、不进停车港停车、见站停靠的现象仍然存在,挤占了大量车道。
建立交分流过境车
据介绍,江北观音桥商圈计划建设的南立交、北立交,横跨商圈东西向,作用相当于分流道。观音桥商圈的四成过境车辆,就可以不再去“挤”环道。
商圈北立交拟建在小天鹅宾馆与光宇大厦之间的位置(建北七支路),是一个上跨桥,车辆从鸿恩寺片区到鲤鱼池片区,就可以通过上跨桥相通,不再走环道转换;商圈南立交拟把原有华唐路下穿道进行改扩建,并与正在实施的黄观路相通。
这样一来,观音桥商圈周边就形成了“一环、三纵、五横”的交通格局。“一环”即观音桥商圈环道,“三纵”则为鲤鱼池大道、观音桥下穿道、华新分流道三条南北向分流道,“五横”则依次为红旗河沟道路、商圈北立交、建新东-西路、商圈南立交、北滨路五条东西向分流道。
目前方案已经上报规划部门,还要经过公示、审批等程序,最快也要2010年才能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