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政府的官方网站上,身为重庆市市长的黄奇帆目前还兼任着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这一职位他已经兼任了近七年。
这几年间,重庆的国资整合如火如荼,资产总量也逐步攀升,进入全国国资大省前列。
数据显示,2009年,重庆国有资产总量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5倍,总量在全国排第四。而2002年重庆经营性国有资产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第19位。
在黄奇帆眼中,重庆国资的资产整合以及上市还在按计划进行,希望重庆企业成为中国比较强势的企业集群。
全国“两会”期间,第一财经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而话题自然涉及资产整合。
在采访过程中,有“金融市长”之称的黄奇帆,对重庆金融产业的抱负也时常溢于言表。志在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重庆,其金融产业为何能够迅猛发展?其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大个子和小个子
第一财经: 2009年重庆金融业的增速是31%,是全国最高的,占重庆GDP的6%。将怎样进一步打造金融产业?
黄奇帆: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需要在GDP中占5%以上,目前各省金融产业一般占到GDP的3%~4%,重庆在五六年以前也是3%。最近几年我们重力打造金融中心,金融发展一马当先,重庆这几年金融增长率高于GDP几乎一倍,我预计到2012年,重庆金融产业占整个GDP的比重会达到9%,到2015年会达到12%。
目前在国内,金融占GDP超过10%的,只有北京和上海,一个代表了国家行政类的金融中心,一个代表了国家要素类的金融中心。我相信这个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比如纽约的金融产业占GDP的30%多,所以它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第一财经:长江下游的上海和长江上游的重庆,如何在金融领域产生良性的互动?
黄奇帆:实际上,这是大个子和小个子的关系。如果说有互动,是大哥帮小弟的忙,上海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重庆是中国内陆的金融中心或是经济中心,两者不是平起平坐的概念。
国际金融中心的大齿轮当然会先辐射区域中心的齿轮,区域中心的齿轮也会辐射到各个区域中的县城,或者各个省区域的腹地。双方在资源要素的互动上,体现的是齿轮箱的传动原理。
从重庆来说,主要是配置,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要充分做好准备。目前,银行贷款、证券市场发展、保险业务增长力等,在中西部地区都名列前茅。不良资产、呆账都比较低。银行贷款不良资产是1.2%,跟上海、北京在一个水平。
在要素市场方面,上海的都是国家级、重大的要素市场,比如股票、外汇、黄金、期货、原油交易市场,重庆不会做同样重复的工作。我们会做一些上海不做的,但对一些区域来说可能是有益的要素市场,比如柜台交易市场、期货市场、远期农产品(14.36,0.06,0.42%)的交易市场、土地交易市场、资产产权交易市场、药品交易市场、电子票据或者航运交易市场等。
资产重组
第一财经:在金融发展中银行业还是老大,重庆一些还没上市的银行机构,未来如何打造、上市?
黄奇帆:重庆现在有30多家银行,30多个证券公司在重庆都有分支机构,还有30多个保险公司,这些机构数量还进一步在增加。其中重庆的5个金融机构,我们都考虑在最近几年逐步上市,西南证券(16.40,0.08,0.49%)已经在前年上市,重庆商业银行可能会在今年年内上市,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今年或完成上市准备,明年有可能上市。另外还有渝国投,也是优质企业,借壳或IPO,都可以。
另外还有几个总部在重庆的保险公司和一些担保公司,也可以考虑逐步上市。就最近的三年来说,有三个金融机构能相继上市,即重商行、农商行、信托公司。
第一财经:重庆市属国有资产重组上市会呈现怎样的格局?
黄奇帆:目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差不多是1万亿元,总体资产负债率在60%以内,净资本的回报率平均在40%左右,总体经营状况是好的,符合上市公司条件。不过,这需要过程。
从政府角度说,希望现在的30个集团所掌控的1万亿元资产,能够在今后几年逐步走上整体上市的道路。有6个集团在前几年已经逐步上市了,如果在2012年以前,再有五六个集团上市,差不多就有一半集团公司上市了。2012年以后再有十来个集团上市基本上就可以了,因为30个集团中有几个不适合上市,有几个要被整合重组。
第一财经:通过三五年上市打造,情况会有什么变化?
黄奇帆:用市值来计算,资产肯定更庞大了,现在的1万亿元是账面净资产。如果上市以后就有资产溢价,市值表现会更多。
但这对政府来说不在考虑范围内,市场涨跌并不是我们关心的事。上市的要害是通过上市公司的重组,一是改变内部的机制体制,使法人治理结构更完善;二是能通过上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能筹集一些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通过这个过程使重庆企业成为中国比较强势的企业集群。
产业布局
第一财经:重庆原先的一些优势产业,多是重工业,如机械制造、汽车产业。但是,像信息产业、金融业这些不是重工业的行业近年来也被重庆扶持成支柱性产业,这是为什么?
黄奇帆:重庆原来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偏多,服务业偏少,工业产业中装备工业偏多,电子产业偏少。从这个角度看,重庆资源消耗大,城市污染比较严重,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也比较差。
从宏观上讲,中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庆如果在原来的结构上搞增量扩张不会有前途。我们一直在推动电子产业发展。2000年,重庆电子信息制造业只有20多亿元的销售额,而全国有两万亿元。目前我们有1000多亿元的销售额。虽然总量还是小,但增长极快。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发展到4000亿元,到2015年发展到8000多亿元。如果真能达到,电子产业占GDP比重就从原来不到1%变成3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庆的产业结构就调整过来了。
第一财经:在西部大开发十年这一个关口,重庆和四川在力推成渝经济区的规划。规划一旦获批,今后会有怎样的变化?
黄奇帆:首先,重庆和成都原来都在四川管辖下,资金、资源、经济结构、文化脉络都有互通互补的地方,不管有没有成渝经济区规划,它们本身就联动在一起,就像珠三角、长三角有客观的互动基础。
第二,政府如果顺应经济潮流、趋势、内在条件,主观上再配置能推动它们更好互动的规划,就使得它们之间相得益彰,会加速成渝经济带在西南地区的发展。希望这个规划早日批准,它对这个地区今后十年的发展会有很好的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