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8848不服流氓软件判决,百万赔款不付
2009-05-05
2006-1-20 10:17:00 文/魏宗凯 出处:新闻晨报   记者昨天获悉,刚被判决不正当竞争的8848“搜索助手”将进行上诉,拒不道歉,同时不愿支付百度、搜狐、中搜等公司116万元的赔偿。由于这是首例对“流氓软件”判决,被告北京珠穆朗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珠峰万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上诉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百万赔偿被告1分不付还欲上诉   记者昨天从百度和搜狐公司了解到,由于被告不服判决,已于1月9日提出上诉,所以8848没有道歉,更没有赔偿1分钱。对此两家公司都表示将奉陪到底。而8848人士则不愿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同时发现,8848“搜索助手”昨天仍可下载使用。   据介绍,“搜索助手”是2004年12月由www.8848.com网站向互联网用户提供的一款免费下载的IE浏览器插件,此插件在网民浏览8848网站时毫不知情地被强行安装,之后用户用一些搜索引擎搜索信息时,会发现其结果页的结构和内容被修改,并出现了8848所插入的广告、图片及其他搜索引擎的链接,而网民想卸载“搜索助手”必须求助于专业技术人员。为此百度、搜狐、中搜3家公司以不正当竞争和侵犯著作权为由,先后将8848系3家公司告上了法庭。去年12月26日,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除停止侵权和赔礼道歉外,北京珠穆朗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珠峰万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判令赔偿中搜在线软件有限公司经济损失11万元,搜狐和百度也分别赢得了55.2万元和50万元的赔偿。   百度人士昨表示,这一判决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法律上明确了“流氓软件”的违法行为,同时百度也认为应该有更多的公司和个人站出来起诉“流氓软件”,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流氓软件” 恰恰多出自正规公司   在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超过25万人遭遇过“流氓软件”,网民对其中的强制弹出广告、逃避用户卸载、浏览器劫持等流氓行为尤为反感。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铁安表示,据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有80%以上的网民曾经遇到过“流氓软件”的困挠。   “我们在2005年共截获72836个病毒,其中90%以上带有利益驱动的特征”,瑞星公司副总裁毛一丁表示:正规商业公司正日趋成为黑客和流氓软件的主要推动力,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黑客经济”产业链。他们的手段可以总结为“一偷二骗三劫持四流氓”,有的是自己盗窃有价虚拟财产牟利,有的是为幕后买家服务赚钱,而这些买家往往是正规的商业公司和一些互联网企业。   “3721上网助手”(现已被阿里巴巴收购改名为雅虎助手)曾经为推动中文互联网的发展做出贡献,但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上讨伐声最高的“流氓软件”,北京市网络行业协会曾将“3721上网助手”评为十大流氓软件之首。   短视行为 失去更多信任和市场   未来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和互联网产业市场,但由于一些正规公司推动“流氓软件”肆虐,现在已很难找到一个清洁的互联网环境。对此刚刚上任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表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更先进的技术主导下,“流氓”公司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张亚勤接受采访时称,未来3-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和软件产业市场。面对这样的市场,一些公司采取了短视行为,通过“流氓软件”和“间谍软件”谋取商业利益,而代价是失去用户的信任,失去更多的市场。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