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SCDMA也需借力产业联盟
2009-05-05
2006-1-9 13:58:00 文/张沛 出处:Cww   只要SCDMA能适当调整自己的产业链结构,使其能够适应目前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需要   SCDMA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它与我们所熟悉的TD-SCDMA一样,都是由我国自主开发的一项尖端技术,由SCDMA为核心技术的“大灵通”已经被很多业内专家认为是未来中国通信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最近很多网站上转载了一篇关于SCDMA的文章,文章指出虽然SCDMA具有众多优势,但却在中国的市场上出现了只开花不结果的尴尬局面。的确,SCDMA目前的处境与TD-SCDMA很类似,笔者认为出现目前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产业链发展的不成熟所导致的,只要SCDMA能适当调整自己的产业链结构,使其能够适应目前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需要,那么SCDMA未来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众所周知,SCDMA作为一项成熟而又庞大的技术,其产业链表的构成也是非常复杂的,从前期的芯片、基站、终端到最后的组网、维护和运营,都需要众多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对整条链表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涉及SCDMA的生产厂商并不是很多,其中大唐信威就是最主要的一个。但是仅仅凭借信威一家企业的力量,是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因此,在最近几年常常出现信威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严重断链,极大限制了SCDMA本身的发展。虽然很多制造厂商在2004年8月与信威一起成立了SCDMA联盟,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的纠纷,这个联盟一直是一个“名存实亡”的联盟。   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也不愿意看到仅仅是因为一个产业发展策略的原因就让SCDMA半途而废,因此,SCDMA要想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SCDMA的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尽快建立起真正的产业联盟,通过产业联盟来达到整合产业链的目的。作为SCDMA技术的拥有者——大唐信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SCDMA发展的困境,如果不把自己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与产业联盟中的成员共享,那么SCDMA未来的道路将越走越窄,很可能到最后是两败俱伤。古人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是目前中国的电信企业普遍比较单薄,仅仅靠一、两家企业是不足以支撑完成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更多企业的参与和合作,用一个拳头出击总好过用一根手指去打人。   其次,作为中国通信行业的大管家,信息产业部要承担好自身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虽然说目前我国属于市场经济,各个企业的行为和发展都具有自主性,但不可否认,各个制造厂商在研发和生产上肯定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没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他们是不会投入大量心思的,因此,这就更彰显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信产部的宏观调控进一步整合SCDMA联盟,协调联盟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制定整个联盟未来发展的策略,保证联盟在一个正确方向上发展。   最后,作为中国的通信媒体,要多给SCDMA一些时间,为SCDMA产业联盟的发展而摇旗呐喊。作为一项中国自助研究的技术,SCDMA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目前,SCDMA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而不是那些冷嘲热讽。SCDMA的强大是中国通信媒体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华儿女的骄傲。   实践证明,SCDMA技术本身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其产业链的发展,用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用产业链促进产业联盟,那么SCDMA未来的前景将不可估量。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