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新太科技之乱:违规担保4亿元引爆连环危机
2009-05-05
2005-2-28 15:50:00 文/申耀 出处:电脑商情报   风暴来得如此猛烈,把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728)公司上下搞得措手不及。   新太科技的危机源自2004年12月上交所的一则通知。根据通知,占该公司总股本29.9%的第一大股东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持有的62,245,874股法人股被依法冻结。冻结期限为2004年12月13日至2005年12月12日。   危机被引爆之后,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新太科技的违规担保上。2005年1月17日,新太科技连续披露了五则公告,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担保总额为61,239万元(含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担保),其中对外担保总额为43,98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52%。在对外担保中,违规担保共21笔,担保金额共40,980万元,涉及9家关联公司及6家银行。   新太科技随后发布业绩预告显示,根据公司对大股东违规占用本公司资金和违规对外担保的自查情况以及公司经营和市场状况,如对违规事项和历史坏账提取减值准备,初步测算,预计2004年度将发生较大数额的亏损,具体亏损数额待审计后方可确定。   这是自2004年ST托普( 000583)、ST龙科(600799)、和光商务(000863)、ST宏智(600570)、交大博通(600455)等相继发生危机事件之后,又一家IT上市公司出现的严重问题,IT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层面出现严重缺陷。   业内人士不禁质疑:新太科技之乱,是必然还是偶然?   资金面临断裂危机   2月17日,新太科技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据悉,广东监管局已于2月6日正式进驻公司开展调查工作。   当天,新太科技董事会对高层决策与经营班子进行改组,新太科技违规担保的两名关键人物,亦是公司的创始人新太科技董事长邓龙龙和总裁翟才忠宣布去职,另有两名独立董事也宣布辞职。原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董事长张毅,原新太科技执行总裁梁平接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此外,新太科技还公布了公司关于违规对外担保与大股东占用资金情况的自查报告。根据自查报告,该公司目前累计担保总额为61,239万元(含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担保),其中对外担保总额为43,980万元,占公司净资产的52%。对外担保中违规担保共计40,980万元。   据公司披露,违规担保包括:广东金中华通讯服务有限公司2612万元;广东英卓越信息通讯有限公司1218万元;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11750万元;广州新太科技发展公司17800万元;浙江通普无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7600万元。   更为人们诟病的是,上述违规对外担保均未按公司章程规定履行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程序。除了2005年1月29日披露的为广东英卓越信息通讯有限公司拖欠兴业银行广州市环市东支行到期债务共1218.3万元进行担保,为广东金中华通讯服务有限公司拖欠兴业银行广州市环市东支行到期债务共612.2万元进行担保,为浙江通普无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400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担保,以及为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950万元银行借款提供担保外,其余均未能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另外,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广州新太新技术研究设计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在2004年还发生大量占用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金的情况,2003年12月31日至2005年1月31日共计发生46笔,余额为147170412.6元,而这些资金往来也未履行正常审批程序,且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不仅如此,除了大量的违规担保以及公司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外,新太科技也面临大量诉讼。据记者了解,虽然公告显示的是大股东涉诉而导致股权冻结,但是新太科技自身也被卷入其中。   其实,自2005年1月份以来,该公司已经连续发布了有关大股东所持公司股权被冻结的公告。在引起股权冻结的几起诉讼中,广东英卓越信息通讯有限公司拖欠兴业银行广州市环市东支行到期债务12183444.04元案,广东金中华通讯服务有限公司拖欠兴业银行广州市环市东支行到期债务612.2万元案,除了公司的大股东之外,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邓龙龙、原总裁翟才忠均因为担保责任被列为共同被告。   2005年2月4日,公司又收到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通知:广州市新太科技发展公司拖欠中国银行广州市沿江支行到期债务1604957.94元以及至清偿日止的罚息、复息,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新太科技有限公司为担保人,被列为共同被告。   大量诉讼带来的是公司资金面临着“断裂”的危险,因为法院除了冻结新太新技术持有公司全部法人股外,还冻结了该公司包括基本账户在内的5个账户,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据公司自查报告显示,在公司的违规对外担保中,以公司定期存单质押24000万元担保新太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的贷款23000万元,其中因被担保人逾期还贷已被银行直接划扣了新太科技定期存款17200万元;违规担保中已发生被担保人逾期还贷的共21180万元,其中银行已提请诉讼的4990万元。   日前,新太科技新任总裁梁平对媒体表示,新太科技当前的经营策略是,剥离周期长、回款慢、利润低的非核心业务,将有限的资源收缩到赢利能力强、占用资金少的核心业务--CTI(电信增值)业务领域上去。   此外,新太科技的其他高层也表示,公司正在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银行、客户的谅解,缓解资金压力,加强业务收款,重新启动公司正常销售和服务业务,恢复正常、良性的现金流。现在公司已成立紧急催款小组,加大催款力度,保证资金回笼,保证工资、日常费用开支正常。并对公司内部进行结构调整,力保核心主营业务、高利润业务,剥离周期长、回款慢、利润低的非核心业务,简化机构、精简人员,降低成本运作。   辉煌已是往事如烟   在此之前,新太科技一直是科技股的宠儿,在历次科技股上涨潮流中都曾有不俗的业绩。特别是伴随着科技股的热潮,2000年8月,新太科技股价创造了29元高价,而2005年2月23日收市价却为4.87元。由于缩水惨重,不少投资人已经怨声载道。   新太的历史可以推移到1986年,那时广州成立了一家十几人的新技术设计研究院,而创业者大都来自于中山大学微电子研究所,他们的带头人是原董事长邓龙龙和原总裁翟才忠。   20年的时间过去,这个小小的研究院成长为一个拥有上市公司的年产值逾10亿元的新太集团--广州市民营高科技企业排名第一,全国民营百强企业第25名,通信制造企业综合实力50强的35名。   特别是2000年,借壳远洋渔业让新太集团一战成名。远洋渔业原本是一家以水产养殖、海洋捕捞为主业的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业绩平平。2000年4月和2001年10月,辽渔集团两次转让远洋渔业股份6200余万股给新太集团旗下的新太新技术,新太新技术成功借壳上市并成为第一大股东(29.9%),辽渔集团以26.81%的股权退居次席。   广州新太入主之后,迅速对远洋渔业进资产重组,公司主业也转变成主营计算机新产品开发、研制及相关技术的系统集成、技术引进以及技术服务。而过去的几年时间,新太集团成功研制开发出“电脑话务员”、“全功能声讯平台系统”、“多媒体网络应用平台系统”等100多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邮电、金融、公安、边防、税务等领域。   2004年10月,微软还与新太科技旗下新太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签定合作广东微软技术中心;近日,新太科技又与HP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语音增值领域有更加紧密的合作;中国电信全国中心平台第三期扩容项目正式宣布新大科技中标;其200卡业务覆盖全国90%以上,语音平台系统60%~70%。   但是过去的辉煌已经不再属于新太科技。据该公司日前的公告披露,因公司的定期存单被质押,大量的资金被大股东占用,自2004年7月份开始,公司的流动资金开始逐步出现紧张,正常的销售业务工作开始受到影响。   据记者了解,自兴业银行向法院申请冻结该公司账户之后,该公司账户中1000多万元可用资金已经不能使用,这导致了新太科技正常业务处于半停滞状态,员工工资、年终奖、费用报销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员工团队出现不稳定情况。   据新太科技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即将进行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另有竞争对手已开始“挖脚”行动,正根据手头一份名单积极接触新太科技通讯技术方面的人员,而合作伙伴也都开始知道新太资金链断裂,在拼命回收资金。   公司治理凸显缺陷   从一颗闪耀资本市场的科技明星,沦落为股价不足5元的垃圾股,新太科技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   有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新太集团入主远洋渔业以来,非但没能为新太科技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反而使上市公司经营每况愈下。2000年以后,公司每股收益水平在0.1元左右徘徊,至2004年三季度,新太科技每股收益仅为0.038元,已经彻底走到了亏损的边缘。   上述分析师表示,在资本市场中,股权重组与资本并购是永恒的炒作主题,垃圾股可能因为重组而一飞冲天,也可能由于重组失败而跌到谷底,新太科技则是最好的见证。特别是1999年至2000年受到美国NASDQA市场疯狂上涨的影响,一些内地上市公司涉足IT和高科技题材。但是,最终能够借助高科技实现业绩腾飞的上市公司绝对是凤毛麟角。 此外,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也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加上信息披露的不对称,也使得不少投资人蒙受巨大损失。   有媒体报道还指出,一些上市企业甚至与做庄机构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制造“高科技噱头”狂炒股票,亿安科技、金荔科技等等别有用心的上市公司精心构造了一个又一个陷阱,引导股民“请君入瓮”。   此外,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也导致了部分上市公司陷入危机的局面。以新太科技为例子,纵然目前已有该公司副总裁级别的人士透露,“新太集团向银行贷了10多亿。谁都不想银行贷款的钱回不去,但好的项目需要时间”,甚至表示“用新太科技作担保是迫不得已”。但是有一点是无可争辩的,无限制地为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一旦发生偿还危机,比如会涉及到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陷入被动两难的局面,这是提前可以预知的。从以往其他IT上市公司出现的危机可以证明,如果上市公司本身没有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出现问题则是必然的。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大盘的进一步低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出现类似危机局面的不仅仅只是新太科技。
     相关链接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美督促中加强专利权保护 称其损失惨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