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尔面对新挑战 等待客户上门时代结束 |
2009-05-05 |
|
2004-11-29 9:59:00 文/ 出处:ChinaByte 11月29日消息 英特尔新任执行官Paul Otellini将在2005年5月正式接任,并面临英特尔近30年来新任执行官上任时最艰困的环境。分析师Paul Leming认为,英特尔已从过去几位首脑摩尔(Moore)、葛洛夫(Grove)、贝瑞特(Barrett)所认知的“英特尔制造、客户自然上门”趋势,转变成英特尔得走出去为自己创造市场的时代,Otellini行销取向的专长将有助于带领英特尔走过这一段,而Otellini近来频挂在口中的平台策略(platform strategy),似乎是他手中王牌之一。
2004年对于英特尔而言,在劲敌AMD步步进逼下,不得不将过去执着已久的主张,重新改弦更张,在64位处理器及双核心产品的竞赛中,英特尔反成了AMD的追随者,昔日与惠普信誓旦旦联合打造的Itanium芯片,英特尔正式承认其表现不如预期,Otellini也不怪惠普琵琶别抱AMD的Opteron服务器芯片。
Otellini指出,过去30年以来,英特尔生产的是分离式芯片(discrete chips),英特尔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将这些元件整合起来,因此,这些元件自然也无法以整体行销方式推出市场,过去英特尔的努力皆聚焦在芯片本身的性能表现(performance)上,从Pentium到P4一直是如此,专注在单核心上也是如此。
不过,Otellini认为,从行销观点回头看IC设计阶段,英特尔未来必须将设计活动聚焦在平台(platform)上。在移动运算方面,英特尔力推数字家庭,以PC作为家庭各项活动的平台,一如英特尔以搭售方式,将CPU、无线上网芯片与相关芯片组结合成迅驰平台。
在与AMD的对决中,Otellini认为,英特尔未来得要“跑得更快”,尽管在技术上AMD2004年似乎略胜出英特尔,但英特尔有3大强项却是AMD所不及,包括英特尔的科技与产能、英特尔所具有的平台架构,以及英特尔具有创造大量市场(mass market)的能力,再结合以上的平台策略,将是英特尔持续获利的优势。
至于英特尔对于Itanium的规划,Otellini承认,其发展远不如当初1990年代初的规划,当企业经济成本考虑下,Itanium终究无法以64位运算的优势通吃企业服务器市场,然而英特尔认为,即使在PC功能如此强大的今日,大型主机(mainframe)仍未死,未来Itanium仍可专攻高端服务器市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