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液晶显示器供应链失衡 国内企业话语权缺失
2009-05-05
2004-11-29 9:47:00 文/张岚 出处:ZDNet China   持续高价的液晶显示器市场竟然遭遇“滑铁卢”。三星、明基、优派、飞利浦等主要的液晶显示器厂商竞相降价,短短三四个月间,液晶显示器价格下跌超过30%。而这场价格集体跳水的主要原因,是上游面板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大幅走低。   然而就在半年前,显示器市场面板的供应还一度出现货源紧张的状况。面板第一大厂三星公司甚至发出预警:面板在今年仍将处于供少于求的状况,LCD的价格肯定将维持上涨,短期内将不可能回落到2003年上半年的价格水平,起码到2005年才能缓解。   但事物发展轨迹显然超乎企业和分析公司的预期。由于五代线的发展成熟,六代线实现量产,一时间面板市场大量供货,一日一价。而面板价格的波动不定,对液晶显示器厂商来说,如何安排面板采购、库存、生产周期就显得异常重要,因为面板在液晶显示器的成本中占到80% 的比重。对液晶面板行情和需求的把握是否准确,将成为液晶显示器厂商生死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在IT史上,上下游厂商在供应链上永远在博弈。联想到爱立信退出手机制造,联想到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厂商的集体 “失语”,对下游厂商来说把握供应链已然是竞争成败的关键。而对于还存在技术空缺,正处在起步发展期的国内企业而言,如何在供应链上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企业出路何在?这些话题显然有待我们深思。   供应链天平经常失衡   按照市场规律,从长期看供求关系是平衡的,但在短期内存在许多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一些企业淘汰出局。据消息人士透露,在7 、8 月份各家显示器厂商涨价时,一家著名代工企业没有调价的原因就是库存比较高。但也因此在9 月初顶不住降价的压力,不得不调整价格,直接损失超过百万元。   面板是液晶显示器厂商最重要的原材料,一家显示器厂商通常的库存量是维持一周生产所需的数量。据明基产品经理朱俊介绍,虽然显示器生产厂商都在竞相压低库存,但就目前市场看来,主要的显示器厂商的备货量通常在50万片以上,才能保证生产的不间断。   “这么高的囤货量意味着在价格波动很快的时候,亏得更快。”朱俊表示,“以前我们说液晶市场是‘大家’的市场,是强者的市场,要以快打慢。当显示器面板缺货时,是面板厂商作主,但当供过于求的时候,下游厂商却可以拿到一个比较好的价钱。所以对下游厂商来说,供应链越短越好。”这种要保证生产所需,就要规模不小的库存量,使得液晶显示器厂商在面板市场巨烈波动情况下受影响很大,对液晶面板行情和需求的把握准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地位,甚至生存状态。   当年爱立信宣布退出手机生产也是一个例子。据《华尔街日报》的分析,爱立信选择退出,很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到飞利浦芯片厂火灾事件的影响。那场火灾之后,处理无线电信号的RFC 芯片供货紧张,而爱立信有40% 的芯片来自飞利浦这家工厂。由于火灾之后反应迟缓,使得爱立信在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时候,短缺数百万个芯片,导致其直接损失近4亿美元的销售额。而据爱立信方面的消息,当年由于零件供应短缺,错误的产品组合以及营销方面的问题,爱立信手机部门总共损失了16.8亿美元,整个爱立信公司损失15亿瑞典克朗。   与爱立信相比,另一家手机大厂诺基亚因为反应积极,以及与上游的供应厂商TI等企业的良好关系,受到影响有限,并借爱立信受困之际,迅速奠定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谁规模大谁有话语权   实际上,对处于供方市场的材料产品,无论IBM 、戴尔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厂都会受到影响。只是由于像IBM 这种大客户,它们的采购量比较大,在供货紧张的情况下,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通常与上游厂商有战略性合作关系的企业,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所受的压力也会减小。   在这种竞争状态下,像明基、三星、LG这种既是上游供应商,又是下游制造商的双重身份企业,就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朱俊也承认,由于上游面板厂商友达也是明基集团的,因此在供货上有友达做支撑的明基,虽然要保证三天的库存,但在国内,供应链绝对是最短的。一旦面板价格出现波动,这种有上游供应商支持的企业可以最快做出反应。   易观咨询师认为,上游供应商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上游的竞争环境和下游企业本身的实力。像CPU 、内存、液晶显示屏、半导体DSP 器件、LCD 等产品都是属于供方市场的产品,可以生产的厂商少,上游厂商又通常处于垄断地位,而材料本身的物料特性又决定其在产品中地位是无法替代的。相反,像晶体管等产品,供应商比较多,市场就处于买方市场,反而是下游对上游厂商的影响大。   而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有三个条件可能帮助厂商早于竞争对手拿到所需要的材料:首先看是不是大客户;其次看是否具有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其三,看市场地位、影响力,是否具有市场话语权。即使厂商需求量本身不大,但如果是行业协会的领导者,或者是下游企业的代表,那么其地位也会比较高。   虽然如此,Isuppli 中国区首席代表吴同伟却认为,上游无法操纵整个产业。而且在国外,也不是半导体厂商在控制价格,而是像戴尔、诺基亚等这样的企业,影响着整个产业。吴同伟说:“他们给上游厂商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所以你会看到现在的半导体非常便宜,因为最终用户需要这样的价格。”   朱俊也认为,对市场出货和价格影响比较大的,既不是三星、友达、LG这些面板厂商,也不是明基这样的显示器厂商,而是三大品牌厂商戴尔、惠普和IBM.据介绍,三大品牌厂商在面板市场的要货量约占全球市场的三成以上,因此他们对液晶面板的行情影响比较大。   我国企业规模单薄   供应链脆弱   易观咨询师认为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供应链上多种因素造成的。在整个产业链上,一旦出现核心元器件供应紧张的情况,国内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不利影响。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规模比较小,二是国内市场本身无法提供核心元器件的供应。吴同伟也认同这样的说法,“中国的OEM 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在整个产业链上当然处于一个不利的位置。而对大企业来说,上游的影响是小的。”   通常来讲,核心元器件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基本上都是下游厂商要根据市场需求推算出对元器件的需求。而且这些产品升级比较快,产品生命周期短,以销定产,如果算不准确,一方面会出现缺货的情况,一方面会出现囤积库存的情况。但国内企业恰恰就存在预计不准确的问题。Isuppli 中国区首席代表吴同伟强调,国内厂商预计不准确,也是受上游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像三星这种企业,它每年确定下来需求的数量,通常是不会变的。而我们的企业规模不大,需求量却总是在变化,因此上游不太愿意配合。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国内企业自身管理上的不成熟、不到位,利用IT技术进行管理的企业非常少。有的即使上了IT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还要看企业自身的管理思想是否成熟,它与企业内部管理深度符合,而这方面国内企业做得还不够。   国内企业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大批产品,受产业链控制严重。实际上,今年上半年整个手机市场缺货,就是以应用为主,缺乏核心技术的国产手机厂商,在核心元器件缺货的状况下集体受困。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PC等很多市场领域。   团结才能抗风险   在国内企业本身规模不大、采购量小的背景下,企业竞争多,合作少,竞争的游戏规则也非常原始,比如,单纯依靠竞相压低价格来争取市场,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中间商的规模太小,无法成长起来。这是业内专家普遍感到担忧的。他们认为,国内中小企业应该联合起来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部分厂商联手操控市场价格的行为,易观分析师认为,一是通过法律法规来解决;二是行业内加强管理。在国际市场上,行业协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国际半导体行业协会有预警提示,而国内行业协会更像一个行政管理机构,没有为上下游双方提供更多的沟通。行业游戏规则的完善对上游操纵价格的行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分析师觉得企业联盟、中小企业联盟对产业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单个的企业定量小,上游厂商无法生产,而通过产业联盟,统一下单,将中小流通环节整合,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不过市场也有不同意见。吴同伟认为,虚拟上下游的关系未必有效,它会受到市场短缺、企业实力、宏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采取联盟的方式,首先要考虑上游是否匹配,用户的市场地位多大,才能实现联盟的效果。他认为,中小企业关注价格走势非常重要,他们由此可以在供求变化中获取收益。   事件一:   2004年09月16日,内存芯片制造商英飞凌科技承认,在1999年至2002年间内存定价的案件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并同意支付1.6 亿美元的巨额罚款。据美国司法部消息,怀疑三星、英飞凌、现代等内存供应商参与操控内存价格,使DRAM内存价格在2001年第四季度至2002年第一季度从1.5 美元剧升至5 美元。英飞凌同三星电子、现代半导体以及美光科技等六大内存厂商一起,占据了全球75% 以上的内存市场。   事件二:   2000年3 月17日,飞利浦芯片厂发生火灾,火灾导致手机中多个重要零部件的缺货,其中包括Asic芯片。2001年1月26日,爱立信对其产品结构进行重大的战略性调整,宣布今后将不再经营手机生产业务。据爱立信方面的消息,由于零件供应短缺,错误的产品组合以及营销问题,前一年爱立信手机部门总共损失了16.8亿美元,整个爱立信公司损失15亿瑞典克朗。   事件三:   2004年上半年手机核心零部件大面积缺货,除记忆体、半导体器件、主芯片、存储芯片、晶体、摄像模块、TFT 彩色模组交货期比较长,手机面板、PCB 板、振荡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源紧张。受核心零部件的缺货影响,绝大部分国内手机厂商新品推进计划放缓,同时也将年度销售计划调低。   事件四:   2004年11月,中国台湾市场情报中心(MIC )发布报告称,在过去的第三季度当中,由于产品供应过量、销售渠道中过量的库存以及市场用户热情的缺少,LCD 面板的平均销售单价已经降低到了203 美元。受之影响,主要的液晶显示器厂商相继调低产品价格。市场上,15英寸液晶显示器价格跌破2000元大关,17英寸液晶产品价格跌至2200元左右。
     相关链接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美督促中加强专利权保护 称其损失惨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