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经济参考报:游戏的无奈和成年人的责任
2009-05-05
2004-10-11 17:30:00 文/冬风 出处:经济参考报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是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应尽义务之一。此次在业界和舆论界喧嚣了一段时间的电子游戏分级制度,其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青少年不要过早地受到成年世界的侵害,尽量能够在自然而正常的环境中成长。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关键还在于他们周围的成年人,而并不是无生命的工具,包括电子游戏。   游戏到底会对青少年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实际上很少有人对此作出深入的分析,人们往往看到的都是媒体报道的现象。例如:逃学、暴力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沉迷于游戏,有的甚至是直接因游戏而起。但是,如果这就将游戏扣上了"危害青少年"的罪名,未免有失偏颇。按照理论上的说法,不能证明两者的直接相关性。换句话说,在游戏出现之前,青少年的犯罪也同样存在,目前青少年犯罪率的攀升,原因复杂,可能是玩游戏所至,可能是家庭或学校的原因,也可能是社会上的一些其他因素所至。   比如暴力行为,多数研究表明,导致现实世界中暴力行为的因素很复杂。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曾做过一项研究指出,生物学因素、个人、家庭、同伴、学校和社区都可能为暴力行为的产生推波助澜。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杜尔金研究认为,孩子们玩游戏除了玩得开心外,并没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1999年,他在一份题为《电子游戏和今日澳大利亚人》的报告中指出,几乎没有证据支持玩电子游戏会导致好斗行为的增加。杜尔金还认为,好斗的孩子倾向于选择好斗的游戏,好斗的人喜欢好斗的体验。   现在,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电子游戏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玩具"概念了。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其诱惑力甚至连成年人也无法抵挡,更不用说是世界观不完整、充满理想主义的青少年了。游戏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母、老师和课本。不知道现在究竟有多少恨铁不成钢的家长,真正对"毒害"自己孩子的电子游戏有着深刻的了解。当两代人处在不同的精神世界中时,他们之间的沟通自然就相对困难了。据了解,一些沉迷电子游戏的青少年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   另外,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失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罪犯中的确大多都有上网打游戏的嗜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之中不少都来自于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的家庭。也就是说,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对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影响,可能要远远大于电子游戏。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合适的途径,往往追求用简单方式来对待,如溺爱、打骂等。在对待电子游戏这个问题上,常常一禁了之,很容易就与孩子发生对峙。缺乏沟通,加之教育方式简单,这样的家庭教育又怎么同电子游戏争夺孩子的心灵?   所以,游戏就如同以前曾经被排斥过的摇滚乐、武侠小说一样,它们本身不具有好恶之分,它们只是一种娱乐途径,而且必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年人在面对它们时,不应再戴着有色眼睛去束缚,而应在充分了解它的同时,反省自我责任的缺失。
     相关链接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美督促中加强专利权保护 称其损失惨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