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TCL液晶8月销售狂涨712% 3C电视拟提前入市
2009-05-05
2008-9-13 18:13:00 文/李 壮 出处:华夏时报   9月10日,TCL集团发布了今年8月份销售数据公告,该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液晶电视当期销售29.2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237.90%。其中,海外市场销售20.5万台,同比增长712%;国内市场销量为8.7万台,同比增长42%。公告显示,TCL今年1-8月液晶电视的出货量为223.1万台,占到公司同期全球彩电总出货量的23.5%,相比去年同期的6.6%有了显著的提高。   TCL集团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海外大代理商体系的理顺,为TCL液晶电视的出口创造了奇迹。“TCL今年总体上保持着每月近两倍的销售量增长,海外市场的贡献远高于国内市场。”该人士也承认,奥运因素为TCL国内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市场份额扩大至17%。   建立全球营销策略   对于8月的快速增长,TCL集团表示,主要得益于其全球业务架构、供应链整合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据记者了解,在国外市场上,TCL与当地强势供应商建立紧密战略伙伴关系,在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同时,确保了关键资源质量与供应保障。   据介绍,自2004年开始国际化经营以来,TCL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完善的业务架构和销售渠道,产品销售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渠道方面,专注于海外大客户的疏通与管理,同时通过直销与经销商相结合的方式,高效拓展海外市场。   TCL多媒体的人士表示,公司已经建立了在全球各地的公关、广告、渠道经营等成熟的营销策略,国际化的积极影响正在显现。   此外,稳健的市场策略和适合不同市场的产品策略,创造了8月的销量增长。TCL集团表示,将继续加大液晶电视的研发和新品推出的力度,在稳固TCL在国内彩电市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扩展在海外市场的份额。   完善产品系   目前,TCL在液晶电视产品领域,从开始的跟踪模仿已经发展到独立研发阶段。2007年,TCL提出“全高清战略”,把自己研发的全高清电视全面推向市场,并持续引领该市场的发展。   今年3月,TCL推出全球第一台“全模式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进一步完善了全高清家族的品系,并使TCL成为重要高端品牌之一。9月,TCL再次推出全球第一台带高清摄像机的互动液晶电视,该产品是TCL目前为止单款专利最多的产品,仅电路方面的专利就达20多项。   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李璐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TCL以对市场的迅速反应建立了口碑,众多产品都吸收了消费者的意见。之前的全模式高清以及互动液晶电视,更是对消费者意见广泛进行采纳。   TCL多媒体全球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杨福忠向记者解释说,去掉音箱设计、保留硬启动等等都是消费者的意见,TCL核心技术实现了双向、互动,通过可插拔的高清摄像机,捕捉生活瞬间,就像开通了一个“我的频道”。他指出,互动液晶电视是3C融合的一个机型,是市场期待的机型。   他同时表示,该机型内存约16G,满足家庭高清摄像约30分钟。“这个内存基本可以满足家庭需要,如果需要扩大内存还可以再提高。”他说。   据李璐介绍,首批互动液晶电视X9将很快出现在全国市场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TCL将响应当地需要,作出适当反应。”李璐说,X9系列液晶电视尺寸规格从19英寸到52英寸,但他没有透露产品价格。
     相关链接
    ·电击治疗网瘾受疗者称遭虐待 卫生部发文叫
    ·网瘾治疗有四大流派 月收费从五千到上万不
    ·传富士康深圳工厂已量产iPhone中国版 代号9
    ·联通年底前引入3G版iPhone
    ·中国版苹果iPhone送测泰尔实验室
    ·英特尔二季度净亏损3.98亿美元
    ·统一手机充电器标准加速推广 兼容中国标准
    ·基站进楼遭漫天要价:20平米租金40万
    ·中国移动未来3年内将在农村投资700亿
    ·3G牌照发放和3G业务增长带动电信人才需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