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补贴政策”杠杆效应显现 家电业迎来新猜想
2009-07-10
就在人们还在为中国经济走势是U、V、W还是L型争论不休时,中国各大家电厂家自入夏以来,就已全面处于上升态势,以“井喷”、“断货”、“抢货”等关键词,为业界提前呈现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刺激当前家电消费市场倍速增长包括多重因素,除全国大范围持续的高温天气、厂商本身的各种努力外,其内在动力还来自于国家对家电产业所实施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出口退税”等多项补贴政策。笔者认为,在国家财经补贴这一“杠杆效应”下,除将积极带动消费升级外,其长远的意义将在于促进家电业的结构性大调整并最终为追赶跨国家电巨头创造了条件。产业调整重回“正轨”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疲软,也给中国家电企业的生存能力直接带来了冲击。而从深层意义来分析,08年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更打断了家电行业05年伊始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外部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业绩全面下滑,一度让整个家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蒙上一片阴影。为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国家在今年2月份正式出台“家电下乡”利好政策。虽当前下乡家电销售不尽理想,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但政府救市的决心和力度还是为社会各方所看好。紧随其后,政府各项救市方案、措施也开始逐步落地。在今年6月份,政府则先后推出了“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出口退税上调至17%”等利好政策。其中,惠民工程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产品,对空调产品的补贴将按照能效等级2级的每台300至550元、1级的每台500至850元的价格进行补贴,补贴力度堪称前所未有。相比“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先让利于民再做大市场,对企业乃至整个家电行业的直接影响也更大。一方面, 1、2级能效节能产品的价格下调,使得消费者在选购时更愿意倾向于高能效产品,有利于节能产品的普及;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家电业结构调整重回“正轨”,一改多年来所遗留下来的结构性短缺问题,由量变到质变,进而影响到整个家电业格局。家电产业的“新猜想”对于以国家财政补贴来促进家电产业升级的做法,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有先例,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文件体系。在今年年初,日本还推出了“节能家电换代补贴”来刺激家电消费市场。受惠于国家财政补贴这一“杠杆效应”,当前,中国家电内销市场已经开始呈现出良好态势,格力、美的、志高等行业主流品牌的销售规模与前几个月相比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库存的快步消化、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对中国家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和想象。而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日本、美国等外资家电品牌又普遍受打击,各自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经营困难。尽管他们的问题大多出在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因素上,但来自产业规模、市场表现方面的鲜明对比,还是使得中国家电企业的信心变得空前高涨。当然,考虑到中国家电行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在全球家电业格局中,我们中国家电企业还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产业链方面,我们又是处在哪一个环节?为什么中国家电制造表现更多是产地属性而非品牌属性?所以,中国家电企业要取代日本、欧美等跨国家电巨头,全面取得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权、话语权,将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一个属于中国家电的时代,毕竟已经到来!(彭雄江)
     相关链接
    ·电信运营商拉拢手机渠道:上网本市场成红海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