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IT新闻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计算机报:坚持两化融合 振兴装备制造业
2009-07-10
  作者:窦彦莉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建立新型工业体系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专家杨海成认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要坚持两化融合,只有把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装备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真正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提升和发展。  “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细数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内容,我们没有看到一条明确指出信息化的内容,但是规划中的这四条,都离不开信息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说。作为国家“十五”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总体组组长,杨海成对工业信息化研究还是颇有见地的。他明确指出,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要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目标,首先要坚持两化融合。如果脱离信息化,发展装备制造业,就无法真正实现产业振兴,更无法做大做强。如果撇开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需求,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那同样也不能真正振兴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反映了我国工业信息化的深度。杨海成认为,两化融合就是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逐步使用信息技术,使之渗透、融入到工业领域各要素和各环节(工业技术、工业装备、工业活动、工业产品等)之中,打造新型工业装备,构筑新型工业体系,大幅提升工业素质和工业能力。信息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要素。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化可以打造新型的工业装备,信息技术增强工业硬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工业流程、工业技术、管理模式等综合集成形成的工业软装备与工业硬装备相互融合,成为新型工业体系的核心。  信息技术  全面融入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这里不难看出,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要实现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要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杨海成认为,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提升了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在工业活动应用中,产生了新型业务处理模式和业务协作方式;在工业装备中,增强了硬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构建了软装备,形成了新型工业装备;与工业技术的融合,发展先进工业技术,形成了融合信息技术的工业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工业技术中的应用、渗透与融合变革,形成了先进工业技术,如虚拟设计、敏捷制造、精益管理、先进工艺、虚拟试验、质量与可靠性保障等。可以说,在工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在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哪个环节都不可以忽视。  通过对中国工业信息化的长期研究,杨海成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未实现深度融合,对工业能力支撑不足,大量软件仍停留在简单局部的工具应用阶段,与业务结合不紧密;缺乏根据业务需求对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重构与优化能力,没有促进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没有通过对软件、业务流程、管理思想、知识、标准规范及信息化基础等要素的融合,建立业务能力平台,信息化整体效能发挥不足;工业信息化带来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协作方式的变革,引发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但总体来看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量企业仍处于产业链或价值链低端,基于核心技术或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运行维护、生命周期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模式发展不足,信息化与专业化服务融合不够,导致物流、外包生产等专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影响我国工业的发展。  新型工业装备是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  信息技术全面融入装备制造业,就是要坚持两化融合,而新型工业装备是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杨海成指出,如果说重大设备和生产线等是工业能力的硬装备,那么,管理模式、软件、信息、标准和网络等就是新型工业能力的软装备。硬装备与软装备的集成产物就是提升工业能力的新型工业装备。进一步说,如果硬装备是为新型工业提供硬能力的“躯体”,软装备则是现代工业提供软能力的“灵魂”,也是新型工业装备的“大脑”。软装备是新型工业装备的重点,软装备是由工业软件、信息、流程、标准规范和网络等要素构成的支撑工业软能力的工业装备。  然而目前工业信息化的支撑产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力,基础软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核心工业软件等方面对外依赖性强,支撑工业发展的软装备又缺乏。两化融合能够解决我国工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杨海成认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未来重点是以集成软件框架为基础,将工业软件工具与标准、规范、信息、知识等与业务流程充分融合,形成软装备,建立数字化能力平台。  坚持两化融合努力创新  坚持两化融合是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前提。装备制造业只有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才能“调结构、上水平、跨越发展”。杨海成说,两化融合能够解决我国工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工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通过在基础设施、工业装备、工业活动和工业产品等要素中的融合、变革与创新,建立工业新体系,提升工业素质和能力。这要做到完善工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基础网络、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信息化提供保障。此外,还要发展工业软件,大力发展支撑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业活动的工业软件,并与业务流程、知识相结合,构建软装备。  杨海成认为,衡量两化融合的标准,关键要做到,在未来逐渐形成一批支撑工业发展的新型工业装备,注重信息技术的融入、改造和创新,形成一批区域工业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硬装备,发展区域特色工业软件,培育软件开发商,开发区域工业发展所需的软装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共同研发新型工业装备。  此外,要有大量企业构建起支撑业务运行的能力平台、支撑产品设计创新的研发能力平台、融合现代管理模式的经营管理能力平台、支持柔性生产的敏捷制造能力平台以及企业全业务综合集成能力平台,并使一批信息化支撑下的新型业务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规模定制和按订单个性化生产、面向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基于网络的多企业异地协同研制以及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敏捷供应链整体运作。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突变,装备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迅速紧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行业发展持续减速趋势已经显现。特别是原材料设备、常规能源设备、中小型机床、部分工程机械等产品受上游产业影响,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一些企业陷入困境。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势必可以为这些企业解困,而解困的关键,是要坚持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发展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 (责任编辑:romp)
     相关链接
    ·电信运营商拉拢手机渠道:上网本市场成红海
    ·戴尔PC预装搜索工具 被指为间谍软件
    ·微软MSN将推出购物门户网站 1 1将等于3
    ·尼康数码相机消费者遭遇天价维修
    ·惠普员工窃取30万美元设备 eBay上销赃
    ·Google遭版权问题 美网站诉其非法显示图
    ·惠普数码相机将退出亚太,产品开始下架
    ·微软每年将邀请黑客对话 共同找出漏洞
    ·微软下一代OS新名招两家非盈利组织抗议
    ·CEO换角,诺基亚读懂信号了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