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尚 玮
市场经济离不开竞争,竞争需要优势,竞争优势的培育离不开一定的宏观环境。本文力图通过对建筑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提出建筑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方法和策略。
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指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利润被新竞争者侵蚀的可能性。威胁程度取决于现有的进入壁垒。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靠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单位成本下降,从而阻止新的进入者。从技术角度分析,因建筑业是非高科技行业,进入壁垒较低,要阻止新的进入者必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保持竞争优势。从资本实力要求方面来说,在建筑市场不是很规范的前提下,垫资施工、履约保证金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融资能力。从政府政策方面来说,新进入者必须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才能从事相应的工程项目承包或劳务作业。取得资质并非易事,要有足够好的业绩和相关的职业资格人员。
供应商谈判的能力
供应商可以以提高原材料或半成品价格、降低服务质量作为威胁,增强议价能力。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商主要是原材料、设备供应商以及分包商。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建筑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因为建筑材料和分包商(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相对过剩。但在特定环境的影响下,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会增强,例如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时,建筑钢材生产能力整体增强,致使钢材供应商谈判能力增强,钢材价格得以提高。另外,一些材料,如砂石等受地理环境制约或气候的影响,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也会增强。
购买者谈判的能力
对建筑企业来说,购买者是业主(建设单位)。业主(或建设单位)在建筑产品(工程项目)还未生产之前就要通过招标来确定其价格、工期和质量标准。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要选择7~9家承包商参与竞标,以确定最终的中标者,因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另外,购买者直接从施工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处购买重要材料和设备,将整体工程分解开来,即把重要项目(如装饰或智能安装等)直接指定或分包给分包商,使得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利益受损。 施工企业有天然的劣势,没有定型的产品,也没有长久的购买者(用户),施工企业要开拓市场就要接触更多的购买者,所以每一次新接触的购买者都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挑战。
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强度
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取得有利地位,需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但由于无序竞争,一大批施工企业产高利低,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国外承包公司进入国内建设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绝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难以与世界著名承包商相比。发达国家承包商的资金实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超过我国的施工企业。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机制,不能满足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但同时应该看到,国内施工企业也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在局部细分市场上具有整体竞争优势,二是在国内特定市场上具备多年来积累的市场网络和运作经营优势,三是劳动力的低成本使国内施工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四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际交往关系的优势。因此,机遇与挑战同在,国内施工企业要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加快高级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及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