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中德混血标本 |
2009-05-04 |
|
本报记者 倪凤友
改造中的北京惠新西街12号楼
日前,记者采访了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技术顾问鲁纳斯和刘红阳。他们告诉记者,仅中国北方地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就有8750亿元的市场潜力,中德两国政府合作的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在河北唐山、北京、新疆乌鲁木齐三地的示范工程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且工程的示范作用正逐步显现。他们一致认为,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综合节能改造可以取得节能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双重效果。为了大力推进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投融资机制的配套政策还需要完善。
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在我国北方地区有65亿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保守估计仅对其中25亿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方米花费350元计算,就有8750亿元的市场潜力。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还能拉动内需,解决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据鲁纳斯、刘红阳两位专家介绍,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批准的技术合作项目——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2005年11月正式启动,项目执行期限为5年,中方项目执行单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委托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代表德国政府执行本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政策咨询、示范项目、产业合作、技术转化和知识管理五个方面。该项目旨在探索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理念、技术和投融资模式,推动供热体制改革,促进中德两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为全面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作贡献。
示范项目各具特色
鲁纳斯、刘红阳两位专家向记者简要介绍了3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情况,并表示这些项目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唐山河北1号小区楼房的内墙为大模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墙为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复合大型壁板。这种结构的住宅冬冷夏热,冬季采暖能耗高,居民生活条件较差。他们在吸取了德国专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综合节能改造,改造工程涉及外墙外保温系统、外窗、屋顶、室内供热系统、热计量等。对该建筑改造后第一个采暖季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建筑室内平均温度从15摄氏度提高到22摄氏度,采暖终端能耗在未作温度修正的情况下降低了40%。该示范项目为我国北方地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树立了榜样,并引起了国内外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唐山在2008年完成了3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综合改造,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完成220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北京惠新西街12号楼示范工程是中德合作的第二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2007年进行外墙、外窗改造,并安装了新风系统;第二阶段是在2008年进行采暖和屋面改造。北京惠新西街示范项目应用了全套德国外保温体系,并首次在高层建筑节能改造中采取了外保温防火隔离措施。 乌鲁木齐操场巷小区节能改造示范项目涉及8栋砖混结构的建筑。为了进行技术和经济性比较,他们共采用了3种改造方案,改造工程已于去年完成。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全面的测试和经验总结。
五个方面仍需完善
“根据这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中国进行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上述两位专家告诉记者。 一是要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造,不能只改造某一部分,比如简单的外墙外保温或更换窗户。二是要进一步探索投融资模式。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持久的节能改造。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四是要同步推进热计量改革和供热系统的现代化改造。五是建筑节能改造还需要住户积极配合。尽量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完成节能改造任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