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白渡桥二月底“回归”苏州河畔 |
2009-05-04 |
|
驻上海记者 张卓钧 通讯员 盛芳
日前,记者从上海城建集团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获悉,暂别上海申城百姓一年的外白渡桥,有望在二月底重返苏州河。
桥体重新恢复钢桥原貌
外白渡桥上部桥体自去年借“潮“分身移至上海船厂码头后,经过一系列检测发现,外白渡桥局部钢构件,尤其是桁架下部的构件锈蚀较为严重,部分焊缝开裂,局部钢结构由于外力及老化因素出现了变型,最严重的是桥身的铆钉也出现烂头和头部残缺等问题。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结构形成不变,重点是采用传统工艺,对锈蚀严重部位针对性地进行修复和更换部分构件,需要更换铆钉约6.3万个,换铆钉成为维修难点,由于钢结构铆接工艺复杂,工作量大,很难找到有经验的铆接工。为此,施工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终从山海关桥梁集团聘请了几位铆接工艺技师。在施工现场,铆接技师把铆钉的温度加温到摄氏1050度,再降到650摄氏度,把一个个烧得发白的铆钉在5秒之内穿进桥体节点板的连接孔内,再用铆钉枪压制完成固定铆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才完成了全部铆钉的维修更换。保持了外白渡桥的原有风貌。整个外白渡桥保护工程分为上部结构大修和下部桥墩重建两部分,满足了桥梁结构继续使用50年的设计要求。
采取新工艺解决桥墩施工难题
在近150年的历史中,外白渡桥经过了3次改造重建,从最初简单的韦尔斯桥木桥,发展到目前的下承式钢桁梁结构桥,3个桥墩均留下了大量不同形式的木桩、板桩、花岗岩及混凝土构筑物,为今天桥墩重建改造留下了隐患。隧道股份公司在南北2个桥墩的施工中,引入了贝诺特灌注桩这一全新的工艺,即利用改良型的全回转钻机进行清障施工,然后在全回转钻机钢套筒的保护下,直接进行钢筋笼的吊放和混凝土的浇灌,3道工序一次完成。中间桥墩遗留的大量方木桩和方板桩,由于镶嵌在河道长达百年与泥沙混为一体,清除这些分布在淤泥中的桩群,采用水上起重船进行拔桩作业,效果不尽理想。施工方采用潜水气浮拔桩法解决了这一施工难题。施工时,首先用潜水员潜至水下,利用高压水枪将木桩头完全暴露出泥沙表面,然后套上钢丝绳,起拔木桩时在起重船两侧绑上密封气囊,利用空压机充入空气,增加船体的浮力从而增加拔力。在短短一个月内施工单位顺利清除完水下近800根遗留木桩,重新打入12根直径1.2米,埋深达80米的混凝土桩。 据施工方透露,2月底外白渡桥分两天复位,复位时采用先北跨、后南垮的顺序,用驳船将桥体运至北桥墩,利用上午涨潮,把单跨长52米,宽18米,重500吨的桥身精确地架设在桥墩上方的支座上,而支座的位置和原先一样是固定的,留出可调节的范围仅有10厘米。这就必须利用潮汐的涨落和驳船的加压卸载手段,完成归位时的精确调节工作,难度很大。这对工作人员也是一个挑战。 为保持外白渡桥原有风貌,施工人员不仅要把桥身上面的钢构桁架从直线型恢复为原来的弧线型,而且对重要的桥铭牌等标志性建筑,也将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加以保护性拆除、清洗及恢复。桥体复位后除电信、水管等公用管道的铺设外,还将浇注车行道桥面板,铺设人行道板,安装景观照明,进行全桥荷载试验等。在完全符合要求后,预计4月初恢复通车。届时,修缮如旧的外白渡桥,将成为申城历史文化的地标,见证上海的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