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昌乐以大村庄制 助推农村社区化进程 |
2009-05-04 |
|
邓有峰 姜玉华
在胶济铁路昌乐段与昌大公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有一片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楼盘,200套二层楼房,42栋多层公寓整齐排列,水、电、暖、路、网络、通讯、有线电视配套齐全,超市、警务室、卫生室、文化广场一应俱全,楼距之间布满了草坪,鹅卵石小道两侧点缀着法桐、月季等乔木、灌木…… 这里并不是城市的高档住宅小区,而是山东省昌乐县的一个城郊农村社区——艳阳天社区。20世纪60年代,中国著名作家浩然曾在此地体验生活,写出了长篇名著《艳阳天》,艳阳天社区也因此得名。随着昌乐县农村社区建设进程的推进,艳阳天社区作为试点,率先进行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 艳阳天社区由5个周边行政村整合而成,拥有1010户3214口人。如此庞大的一个村庄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大村庄制”。这个“大村庄”是昌乐县首批合村并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验点之一。 据艳阳天社区负责人介绍,合村并点形成“大村庄制”,是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探索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村庄合并既可以精简村级干部班子职位和人数,还可以节省大量开支减轻国家和民众的负担,更有助于推动农村由村民自治迈入社区化管理,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令农村变成城镇,农民变成市民。 据了解,为稳妥起见,在艳阳天社区成立前,该县对5个村庄的合并方案进行了充分考量,然后召开各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会议,统一印制村民公决票,组织村民对合并方案进行表决。由于合村并点后可以通过工业项目建设为当地居民带来利益分红,加之该县提前建立起了失地农民保障制度,90%以上的村民在表决中支持村庄合并。随后,5个村的边界被打破,合并成立艳阳天社区。社区成立后,新建农村住房统一被调整到规划区集中建设,撤消被合并村的两委班子,成立了社区党总支。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分别由社区内全体党员和居民联合选出,并保证原村在社区领导层中至少有一名代表。社区党委下设工业园、三产、农业等5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根据需要下设若干个特色党小组灵活协调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目前,艳阳天社区已经建立起了工业园区、集中居住区和文化生活活动区。在工业园内,部分农民以土地入股企业做起了股东。在生活区,社区采用上级扶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中心内又设立了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信息咨询、水电服务等服务窗口。此外,社区还设有图书室、卫生室、活动室、大型超市、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农民就医、购物、子女上学等不出社区就可办妥。 据了解,自2007年以来,昌乐县以城郊村和镇区村为重点,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展开了大村庄制的合村并点工作。艳阳天社区作为城郊农村城市化改造的典范,散发着多村整体大合并的光芒。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