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川纪行——11月8日记者手记 |
2009-05-04 |
|
本报特派记者 汪道楷
冬季来临,四川地震灾区的民众开始经受灾后第一个寒冬的考验。为让灾区群众过上暖冬,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向灾区送温暖、献爱心、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衣被的号召。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纷纷捐款捐物,用爱心温暖灾区同胞。 为表达新闻工作者的敬意,受报社领导委托,记者深入青川灾区看望灾民,度过了一个极有意义的记者节。
青川山体变色
11月8日,记者带着5000元现金和购买的20床新棉被驱车赶往青川县。 青川县,地处川、陕、甘3省结合部, 95%的乡镇地处高山深谷,地质条件异常恶劣,地震灾害的毁灭性、残酷性,不仅使全县人民祖祖辈辈的积蓄荡然无存,更让广大群众失去了亲人。全县城乡居民房屋及机关单位房屋全部损毁,共垮塌房屋83万间,约1209万平方米,县城乔庄及房石、木鱼、区合、红光、石坝、马工、苏合等城镇被夷为平地,灾害造成全县公路塌方2000公里,桥梁损坏42座,供电设施损毁1000多公里,城镇、集镇供水管网和供水站全部损毁。 地震共引发地质灾害50多处,关庄镇沙坝社区一个社和红光乡东河口4个社的两面山体整体滑坡,垮方3000多万立方米,形成了3个巨大的堰塞湖。此次地震灾害给青川县造成毁灭性打击,直接经济损失437亿元。
记者翻山送温暖
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凉水镇黄家岩村地势高险、不通汽车,连牛都上不去,有的村民10年都没下来过。地震使黄家岩所有的民房倒塌,有的村民因受伤不能下山治疗,家里非常贫困。于是记者决定前往那里。 打听到通往黄家岩的“路”,记者一行准备徒步前进。一人扛上两床被子,在当地人的指点下钻入竹林,走过菜地,望着半山腰冒起的炊烟,似乎距离并不远,村民说要走2个小时。山坡呈45度角,直着走根本不可能,侧着身子、侧着脚,衣服从里到外全湿透了,扛着的被子像沙袋,每走一步都是那样吃力。 终于到了黄家岩,从简易帐篷里传出新闻联播的声音。听说有客人到来,人们都聚拢过来,说什么也不让我们马上走,有的村民端来火盆烤滴水的衣服,有的拿来山下已见不着的新鲜玉米棒子放在火盆里烧烤。转眼工夫,有村民已将公鸡杀了,山寨里弥漫着诱人的香味。山里人不分彼此,男人们喝酒,女人们聊天,灯光昏暗,家里一贫如洗,却没有怨天尤人,房屋虽然简陋,人帮人户帮户都有了安身之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