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重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重建工作纪实 |
2009-05-04 |
|
本报驻甘肃记者 郭冠军
“5·12” 汶川大地震波及甘南藏族自治州8县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甘南州广大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工作争创一流的甘南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创造性地把灾后重建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州情的重建新路子,取得了重建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震不垮的甘南精神
“甘南精神是震不垮的。”甘南州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马晓峰的这句话,高度涵盖了甘南州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念。 “5·12”汶川大地震给甘南州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全州受灾人口达362987人,死亡15人,受伤733人,房屋、交通、水力、电力、旅游等设施损毁严重。但甘南州委、州政府沉着应对,震后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州党政主要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开展伤员救治和受伤群众安置工作,州委书记陈建华和代州长毛生武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慰问灾民,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主管民政工作的马晓峰副州长连续48天奋战在舟曲、迭部等重灾县,时常冒着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危险,组织干部群众积极有效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全州重灾区很快实现了“四有”目标,即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医疗保障。灾区群众的情绪得到稳定,为下一步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房子比震前好
“现在的房子比震前好多了。”这是灾区重建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迭部县的里扎山村,是一个有44户,240人的小山村,居住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顶,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在这次大地震中,里扎山村房屋损毁严重,是迭部县需要异地重建的重灾区。迭部县经州重建指挥部决定把该村的异地重建点定在山下临近省道303的公路旁边,并且科学规划了房屋布局、人饮工程、道路设施等,整个村庄错落有致,基本功能齐全。 阿夏乡那盖村在异地重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外包建设,由村干部、老党员、老村干、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一起组成评估小组,统一监督建材质量,建房质量,严格监督工程进度,不少房屋已经初具规模。同时,护坡工程、截洪工程等配套工程也在有序进行,很多村民高兴地说:“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应该感谢政府的关怀啊!” 为了保障重建所需的建材价格稳定,重点加强了重建物资的价格管理,采取统一采购、集中管理的办法,对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进行严厉打击。有力地保障了灾区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多项措施推动灾后重建
甘南州的经济基础薄弱,要想保证灾区群众过上比震前更好的生活,州委、州政府积极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全力保障重建任务的顺利进行。 积极与国家确定的对口援助省市及对口援助部门进行衔接,制订援助工作方案,落实援助工作任务,从资金、物资、技术力量等方面争取有效的援助。并且甘南州也成立了对口帮扶机制,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帮扶一个受灾村,受灾较重的村帮扶到组,明确帮建目标任务。 压缩开支,对公车购置、出国等费用100%压缩,对有关会议和接待费用也大量压缩,节余资金全部用于灾后重建。 市场化运作资金。鼓励州内外企业到灾区投资建厂,对工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其他经营性单位及基础设施,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筹资、建设和经营,全面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对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全部减免,尽量减轻灾后重建成本。 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州委、州政府积极争取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也积极响应,主动深入基层,开展信贷工作,并且在重灾区舟曲县召开全省信用联社现场工作会议,着力研究存在的问题,探索重建信贷资金新路子,以利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