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会馆街:一厢情愿商业梦能否成真? |
2009-05-04 |
|
本报记者 王茜/文 于飞/图
近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村新建成了一条仿古商业街,号称国内首条民俗会馆街。预计明年5月份正式开街迎客。 目前,这条会馆街刚刚启动招商工作,究竟入驻什么样的商户还是个未知数。未来,它对周边的商业发展能否起到积极作用?它又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馆街呢?
有馆无会:谁来演绎商战风云?
会馆的历史,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汉代。北京的会馆兴起于明代,清代达到鼎盛。会馆大体可分为进京赶考的举子落脚休息、听榜的试馆,做买卖的同乡人相互保护照应的行馆等,其基本功能等同于现在各省、市、县设立的驻京办事处。 那么,初步建成的这条民俗会馆街能否承载会馆的历史重任呢? 会馆街商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建这条商业街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当地的经济。南城是北京会馆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就将这条商业街定位为民俗会馆街。 但有关专家表示,会馆是为身处外乡的同乡人提供住宿、聚会、经商的地方,在那里,当地的民风民俗可以很好地汇集,久而久之,地方特色凸现。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建的民俗会馆街并不符合会馆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会馆的形成与发展背道而驰。招商工作完成后,是否能按照预定的发展模式进行下去,尚不清楚。 目前,会馆街的招商工作才刚刚开始,究竟能招来多少商会,是否能形成期待中的会馆街,又能否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会馆街与前门大街:谁更老北京?
在这条长约1500米的会馆街上,记者看到,大多数仿古建筑都有大红门和大红窗这样的京派建筑元素。除此之外,更多代表老北京建筑风格的元素似乎难以发现。 会馆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商业街鼓励设馆开铺的门类要突出会馆、特产、民俗、老字号等特点。主要铺馆有:县市(驻京)商馆、乡镇(驻京)商馆、行业会馆、协会馆、专业会所、乡亲会馆、地方特色商店、书画馆(室)、私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古玩珍宝专卖馆、琴馆、戏楼等。虽然考虑了对招商对象的选择和入驻商户的兼容性,但正式开街后,这个国内首条民俗会馆街否能聚集众多的老字号呢?能否成为一处可与前门大街相媲美街道呢? 众所周知,今年8月7日正式开街的前门大街是北京地标性的老街。高高的五牌楼上金色大字和油漆彩画尽显华丽,大街两侧尽显老北京风韵。老字号的商号有全聚德、都一处、同仁堂、六必居、月盛斋、瑞蚨祥等,应该说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入驻商户,都彰显出地道的老北京特色。 有关专家指出,无论什么样的建筑,关键是要做出自己的风格,要有明确的定位,而不是简单地用几个元素凑出个什么派建筑。希望明年开街的这条民俗街能够成为北京城南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商业街。
南橘北枳: 盆栽民俗能否结出商业果?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在北京市丰台区建成的这条民俗街上,记者看到,除去一些京派建筑元素外,南方徽派建筑的元素白墙、青瓦、马头墙等元素也有所体现。会馆街商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他们在建这条街之前,去北方和江浙等地考察了一些建筑,在吸取北方建筑恢宏大气和南方建筑温婉柔和的基础上,将这条仿古街的建筑风格定位为京派建筑和徽派建筑的融合体。 将南方建筑的特色移植到北方的建筑中的做法,并不少见。可是,这样的“盆栽民俗”能否结出“商业果”来? 据记载,徽州多为山冈丘陵之地,溪流水塘遍布,所以在设计上体现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格局,即利用天然地形、地貌进行规划,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 如果简单地将这些建筑手法运用在北方的建筑中,忽视外在环境和建筑本身的融合性,这样的建筑很可能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相关专家也表示,开发民俗商业街,如果单纯拿建筑特点本身作噱头,不考虑与当地的地貌形态、地方风俗的兼容性,那么仿古民俗街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就值得品味了。 国内首条民俗会馆街的建立向人们传达出这样的疑问:它是否会成为北京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它的美好前景应该如何绘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