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安领弟
10月10日,在2008年第十一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开幕式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马哲军作了题为《奥运与北京城乡规划建设》的报告。 “北京的建设重点正在逐步向新城转移,2007年新城土地供应量已经占了北京市的70%,新城与中心城的51条联络通道中的已经完成26条,国展和冷轧首钢等一批项目已经落户新城。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市的村庄体系规划”。 在报告中,马哲军详细介绍了北京以奥运为契机、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推进城乡协调和区域均衡发展的情况。
改变城市旧格局
马哲军说道,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所明确的“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构筑“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几年来,北京以奥运会筹办工作推进城乡规划的有序实施,以城乡规划的有序实施保障奥运会筹办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50年的单中心发展格局被改变,形成了多中心的空间格局。新城和中心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城市和乡村得到了协调发展。 马哲军详细介绍道,在奥运会之前,新城建设以旧城改造、环境整治重点,一批重大的框架性基础设施项目和带动性的产业项目落户新城。在奥运会之后,北京将全面启动新城建设。我们稳步推进新城的基础性建设工作,有序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新城疏散中心城人口的职能将充分体现出来。
规划村庄新体系
马哲军表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我们按照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汇集于村的要求,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村庄体系规划,完成了700平方公里的村庄地形图测绘任务,编制了1100个村庄的体系规划,完成了郊区80%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以规划为平台,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统筹联动的机制”。 马哲军说道,我们还将绿色奥运理念落实在城乡规划建设中。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设立禁止建设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马哲军介绍道,2007年新开工建设两限商品房300万平米,经济适用房20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以奥运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北京市政基础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只有42公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已经增至200公里。到2015年,北京将有18条线路、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 正像马哲军在报告所表示的,绿色、人文、科技三大理念,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设的核心理念。在城市发展中,奥运会不是终点,而是首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