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程超 向娟
周东友,中建三局数字北京大厦项目一名普通的机电工。今年4月28日,周东友荣膺奥运工程建设青年功臣。这一殊荣,点燃了他闪亮的青春。 数字北京大厦是2008年奥运会重要配套工程之一。作为项目电工班的一员,周东友的职责就是及时发现、随时检修每一处用电隐患。 这项工作听起来好像不难,但是,整个数字北京大厦施工现场有配电箱一百多个、开关箱五百多个、电缆线总长度近万米,大大小小的用电设备更是数也数不清。 周东友每天拎着十几斤重的工具包,在工地上来回巡检,确保所有的用电线路正常运转。工作单调而重复,却不容一丝怠慢,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工程停滞,损失无法估量。 2005年寒冬的一个夜晚,忙了一整天的周东友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同事急促的声音:“周东友,工地塔吊上的照明灯灭了,快过来检修!” 一听这话,周东友立马拎起工具包冲向工地。到了工地,只见偌大的施工现场漆黑一片。周东友心想,今晚照明灯如果不修好,将直接影响明天的施工进度。于是,他紧了紧工具包的背带,飞快地往塔吊上冲。 70米高的塔吊,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爬到一半时,他才意识到走得匆忙,手套也没来得及戴上。爬梯越来越滑,手也被冻得渐渐麻木、越来越不听使唤,每上一步都艰难无比。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周东友终于登上了塔吊顶部。高处不胜寒。零下十几度的气温,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周东友一丝不苟地检修照明灯。20分钟过后,一束光亮射向大地,霎时工地灯火通明,现场又重新忙碌起来。 等回到宿舍,周东友才发现,手上、脸上全是风刮的裂口,血迹染红了手掌和脸庞,腿上、胳膊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 又是一个冬天,工地上一个阀门突然冻爆,巨大的水压喷起十多米高的水柱,现场施工被迫停止。周东友见状,操起扳手,一咬牙跳进水坑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水管,抢修阀门。 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周东友的棉衣迅速被水浸透,顿时就像穿上了一件冰衣,沉重无比。水柱打在身上,像刀子一样直插后背,让周东友无法呼吸。 他使劲拧冻裂的阀门,但手却怎么也使不上力。5分钟,10分钟……闻讯赶来的同事用各种工具给他堵水管,但水管压力太大,水柱还是不停地把周东友往外推。 半个小时过去了,阀门终于换好了,施工恢复了正常,周东友却失去了知觉。当同事们把他从水坑里拉出来抬回宿舍时,他全身冻得发紫。 从此,周东友在工地上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
|
|
|
|
|
|